馮晚最后巡視了一遍新收拾出來的副廠長辦公室,長長吁了一口氣。
從下鄉起,短短一年多的時間,她的經歷相當于別人好幾年、甚至十來年的經歷。
有時候馮晚自己回想起來,都跟做夢一樣。
不過比她的經歷更豐富多彩的,還得是江年。
短短一年里,破格晉升兩次,做出了一堆成績,在最炙手可熱的時候,陡然被下派。
猝不及防的大轉彎,任誰都看得出來不對勁。
也是那么巧,下派的單位就是馮晚所在的紡織廠。
之前紡織廠剛在協調辦的指導下,和一家公司簽訂了利潤可觀的訂單,并且有長期合作的意向。
紡織廠鄭萬年鄭廠長嘴上是不住地夸贊江年,就差把江年給供起來了。
轉眼就收到一份文件,江年即將在紡織廠擔任分管銷售的副廠長。
想到這里,馮晚就想嘆氣。
如果說在和杜總的公司開始合作前,負責銷售的副廠長何止算不上一個香餑餑,完全就是一個燙手山芋。
因為這個銷售,是計劃外銷售。負責計劃內銷售的副廠長,那才是一個大肥差,人人都爭著要的。
誰不想坐著就能把指標全部完成呢
可是計劃外銷售,那可就頭痛了。
本地的規模是擠不出來一點的,計劃內銷售就給包圓了。
外地呢要么有人脈,要么產品質量過硬。
有那么強的人脈,誰都會用在刀口上,為了一個職位消耗掉,不大值當。
那就只剩下拼產品了,可惜產品哪有那么好拼的哪兒沒有一個紡織廠,要買人也優先選擇本地的產品,哪里輪得到外地產品
可是在和杜總的公司進行合作后,紡織廠的幾位成衣制作師傅像是開了掛,一天一個新花樣,天天抱著幾本國外時裝雜志不松手,每個款式每個花紋都不放過。
看多了,用熟了,借鑒夠了,慢慢地就衍生出了融入自我風格的設計。
這幾個月出來的成品,有幾件都把馮晚給看直了眼,心里想著要是市面上有絕對要買一件。
銷售科科長是個人精,嗅覺敏銳得很,他看了幾件成衣后,當即報告給廠里,專門趕制了一批,讓銷售科長帶去省城推銷。
以往紡織廠的產品在省城的推銷大多數時候以失敗告終,少數幾次都是咬牙同意了低價,才勉強出了貨。
這一次,那批成衣直接就被經銷商拿下,鋪完貨兩天就售罄,更多客戶找上門要下定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