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若善親自守著收集這批潛在客戶的聯系方式。在過程里,有客戶詢問搭配問題,沈若善也會用自己的實戰經驗盡量回答。
她在這行的天賦很高,回答了幾次詢問過后,客戶里有人提出回去后會幫她宣傳她的作品,到時候會來捧場。
這是沈若善在家工作不可能感受到的成就感,她激動地說了很多聲謝謝,因為這種成就感,她對外出的恐懼又減輕了不少。
和店員一起微笑著送走這批客戶后,沈若善主動跟江年申請,“江總,我能過來店里工作嗎?”她擔心江年會懷疑她的工作效率,急忙作出保證,“請您放心,我在店里不會耽誤工作的。”
江年問,“你愿意出來工作?那怎么不去公司?”
沈若善說,“剛才那幾位客戶讓我有了一個想法,我在店里工作,可以一邊畫圖,一邊作為咨詢類的職位。如果店里臨時來了很多客戶,我還可以幫忙招呼。”
原來如此。
沈若善的工作熱忱值得贊賞,不過江年更看重沈若善的主觀能動性。這一點上,沈若善比大部分按部就班老實聽話的員工強。
在創業時期,一個有著自己的想法又能夠顧全大局的員工,難能可貴。
江年點頭同意,“那就這樣辦。我希望你能做到自己的承諾。”
沈若善大喜,“謝謝江總,請您放心,我一定不會辜負您的信任。”
江年說,“那就從現在開始。沒問題吧?”
沈若善已經把工具都帶過來了,“沒問題。”
江年叮囑店長,“這位是公司的設計師,也兼職店里的配裝顧問。你找個位置給她。”
店長說,“知道了,江總。”她和沈若善打了聲招呼,把人帶走了。
杜廣明一直沒出聲,直到江年把事情都處理好,他才和江年一起往外走,感嘆道,“小江,你這個反應,我真的跟不上了。”
一個咖啡潑灑的烏龍,都能被江年轉化為吸引潛在客戶的契機。一般來說,在店里遇到這種事,最常規的處理方式就是中立,讓當事雙方自行解決,免得給自己惹來麻煩。
講道理的人是絕大多數,偶爾也會有不講道理的人。
而江年就這么迎上去,硬是把一次糾紛變成了機會,還為店里爭取到了一批潛在客戶。
當然那位年輕的設計師,業務能力也是真有,當她主動提出在店里擔任咨詢顧問,杜廣明覺得她的態度也有了。
年輕,有天賦,有態度~
小江的眼光和運氣就是不錯,找來的人都不錯。
比如蔣嘯那幾個人,比如秦素華,再比如沈若善。
對了,自己的眼光和運氣也不錯,遇到了小江,又積極地把她籠絡過來當合伙人。
自己在本城兢兢業業許久,不如小江過來的大半年,出手就是大收獲。
商會籌建成功,建筑公司到手,時尚集團也在一步一步打地基。
這大半年,頂得上他十來年的經歷了。
兩人找了家茶餐廳坐下,江年照舊點了一大堆。
杜廣明看著看著就笑了。
江年疑惑地看向他,“怎么了?”
杜廣明說,“好像每次商量事情,都是在吃東西。”
江年撇嘴,“正常。商量事情不得費腦子啊?一邊補充能量一邊商量,一舉兩得。”
杜廣明噎住了,覺得是歪理,但是仔細想想,好像又有道理,“本來想知道你對店鋪的打算,這下子不用問了。你是想讓沈若善擔任負責人?”
江年說,“對了一半。目前來看,她展現了設計上的能力,銷售方面也有天分。具體的經營,得有人協助她。”
“沈若善是謝秘書的表妹,謝秘書的工作能力有目共睹,我想把謝秘書的職位調整一下,讓謝秘書和沈若善一起管理。”
“至于分工,大體上謝文婷負責外部,沈若善負責設計和咨詢。等她們磨合好了,細微調整由她們自己協商,我就不插手了。”
“這是我的想法。老杜,你怎么想的?”
杜廣明說,“也行。我聽說秦素華在給你聯系保薦人,她的公司也在籌備中,她是不是有意向讓你技術入股?”
江年說,“她跟我提過。保薦人的面試我也通過了,確定可以舉薦我報名參賽。”
“和秦素華的合伙,風格和現在的公司完全不同,是和老牌奢侈品對標的,不會跟現在的公司有沖突。”
“之后發展起來,兩個公司可以相互補充,重組成為一個集團也有可能。”
人家的計劃都詳盡到這個地步了,杜廣明也是實干家,想到有干不完的事就精神振奮,“好,就照你的計劃去做,我全力支持配合!”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