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將軟胚團,分成一塊一塊,再捏成合適的形狀。
到這一步,助手們完全跟不上沈鳶茉的速度,只能求助般地看向安教授。
安教授點了下頭,示意他們等等。
于是助手們便光明正大地伸著脖子看。
只見沈鳶茉就跟過年包餃子似的,先找了個干凈平整的地方,將軟胚團又揉了幾下,逐漸揉成粗細均勻的一長條。
隨后她估摸著大小,就那么徒手把軟胚條揪成一個個的小塊,揪下來的同時,又在桌子上將小塊搓圓拍扁,用時不到三秒。
畢竟這是軟胚塊而不是面劑子,比例適當揉搓均勻的軟胚不會粘手,沈鳶茉做得多了都已經形成身體記憶,自然速度飛快。
“都看清楚了”安教授在沈鳶茉拍下第5枚軟胚的時候開口,精明的目光掃過每一位助手,最終卻微嘆一口氣,“看清楚了就繼續吧。”
助手們猶豫了片刻。
“看清楚了繼續”
該怎么繼續
他們是按照流程繼續,還是按照這女孩現場演示的方法繼續
他們確實認真看了,對于教授的發問,也反射性地點了頭,可真要上手操作,又變得不確定了。
正經操作容不得“不確定”,幾人對視一眼,便默契地按照以往的步驟繼續捏制軟胚。
取塊,稱重,揉圓,塞進標準模具,清理邊緣,然后就是放在一邊稍微靜置等待脫模。
捏幾個軟胚對于沈鳶茉來說也不是什么高精尖操作,對于安教授的意圖她也大概有點猜測。
所以她分了點心,余光也一直注意著幾位助手的動作。
看完他們的整個流程和成品,沈鳶茉心底也有些觸動。
學校里只傳授了怎么給核心充能,自制核心胚是沈鳶茉從網絡和書籍中查找到資料自學的。
助手們的動作完全就是教科書級別的手法,規范的操作流程就是前人經驗和智慧的凝結。
而反觀自己,沈鳶茉的手法可以說整個都是變形的,只不過不影響結果,她也就沒太在意。
畢竟她可是穿越過來的正統華夏子孫,適量、少許、依個人口味酌情添加是流淌在骨子里的操作精髓。
既然成品合格,那便不必苛責。
沈鳶茉放松心態,還是按照自己習慣的方式來。
一揪、一搓、一按,一個軟胚就完成于掌心。她的成品沒有助手們的那些標準,但也是差不多的大小。
畢竟搓了沒有上萬也有大幾千,光憑手感也不會差太多。
隨著規律的嗙、嗙、嗙,沈鳶茉將一整條軟胚團制作成一個個柿餅形狀的軟胚。今天不需要整花活兒,她比助手們的動作快了許多。
“做完了”安教授指了下旁邊實驗臺上,工作人偶方才搬過來的一臺烤箱一樣的設備,“那正好,你先把軟胚都放進來烘干吧。”
沈鳶茉像是端餅干似的,把捏好的軟胚用托盤端過去塞進“烤箱”,隨后目不轉睛地盯著安教授,看他在面板上快速按了幾下,機器便小聲哼哼著開始工作。
“這好像不是普通的烤箱吧”沈鳶茉好奇又心急,忍不住問道。
“當然不是烤箱,這是軟胚專用烘干機。”安教授看她一臉沒見過世面的樣子,微微抬起頭,驕傲地說道。
“這個烘干機可是安教授的專利產品之一。有了它,不需要24小時,只花費幾分鐘,軟胚就能完成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