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上面鐫刻著他曾經奉若圭臬的名字:麥克斯韋、玻爾、薛定諤、楊振寧……這些名字所代表的智慧結晶,在剛才那顛覆性的一幕面前,顯得如此蒼白無力,甚至……有些滑稽。
物理學能夠做到毒島冴子所展示的“奇跡”嗎?
能夠如此隨心所欲地、近乎藝術般地“編輯”基本粒子的行為,將毀滅性的中子輻射像橡皮泥一樣揉捏塑形,賦予其意志和精準的反擊路徑嗎?能夠無視光錐限制,實現超距的、即時的因果律改寫嗎?
不能。
絕對不能。
安德森痛苦地閉上了眼睛。
人類文明的科學,即使再發展一百年、五百年、甚至一千年,在可預見的理論框架內,能做到什么?
或許是更高效的能源利用,或許是更精密的粒子操控,或許是曲率驅動的亞光速航行?
但這一切,都依然被牢牢禁錮在現有的四大基本力和時空結構的框架之內。
毒島冴子展現的力量,則完全跳出了這個框架,它展現的是一種“規則層面”的掌控力,一種對宇宙底層邏輯的直接書寫權限。
這其中的鴻溝,不是時間和技術積累能夠填平的,它本質上是維度的差距,是認知層次的絕對碾壓。
人類可能需要無數個世紀,在無數次范式革命之后,才可能勉強窺視到那個領域的邊緣——前提是人類文明能延續那么久,并且方向沒有走錯。
一個冰冷而清晰的結論,如同手術刀般切開了他所有的迷茫和痛苦:他對物理學的信仰,那構筑了他人生意義、學術成就、世界觀基石的龐大信仰體系,在毒島冴子揮出那一刀的瞬間,就已經徹底崩塌了,化作了齏粉。
不是物理學錯了,它依然在描述著我們這個維度可觀測宇宙的運行規律。
而是它……不夠用了。
它面對更高維度的“真實”,顯得如此狹隘和局限。
那么,新的道路在哪里?
“東京都立遠月靈幻祓魔專門學校……”
這個名字,這個他曾經在絕密檔案的邊角料里瞥見過、被正統科學界嗤之以鼻、歸類為都市傳說或邊緣偽科學的機構名稱,此刻如同黑暗中的燈塔,無比清晰地浮現在他腦海中。
那些關于“靈能”、“咒力”、“式神”、“結界”的模糊記載,那些被斥為迷信的古老傳承……它們所指向的,是否正是毒島冴子所運用的、那種存在于現有科學體系“之外/之上”的力量體系?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