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說長不長,說短不短。
可對于君九凝來說,也就是一眨眼的事情。
君九凝既然應下這門婚事,文帝便得好好地為她操辦嫁妝。
君九凝生母蘇又桐已逝多年,即便后宮中還有皇后和云貴妃,文帝卻也不放心,事事都親自過問。
最后為她準備了十里紅妝,令人從宮中抬出去更是能讓隊伍長得不見首尾。
不僅如此,文帝還讓君清漓陪她一塊兒前往楚國不僅是為了護送君九凝,也是為了梁國開展的七國交流會。
文帝愛女情切,楚國派出隨行之人的數目甚至遠遠超過了梁國的使臣團。
而梁主使雖然心里不樂意,但偷偷飛鴿傳書給梁攝政王之后,對方卻沒有對此發表什么異議,還叫梁主使務必好生對待,把人完完整整地帶回梁國。
雖說自己是“待嫁之身”,君九凝這些日子卻也沒閑著,沒有如普通的女子一般整日關在房里繡喜帕、嫁衣之類的東西。
她關心的是前朝之事,她既然答應了梁國攝政王的求親,對方便得履行那三個她提出來的條件。
不過攝政王顧云沒有讓她失望,在她離京的前一日,終于頒布了那三條于楚國有利的條令。
君清漓下了朝,把消息帶給君九凝,君九凝懸了好幾日的心總算放了下來。
她坐在桌旁,懶懶散散地嘆了口氣后,拈起正微微冒著白氣的茶杯,淺淺喝了口茶。
她目光雖盯在微微泛碧的茶水上,心中卻是在不斷地打著小算盤。
楚國可以借此機會得以喘息,甚至通過這三條法令大賺一筆,充盈國庫。這樣在面對今后的七國之亂時,至少可以有一些自保之力。
而且論親疏遠近,梁楚梁國暫且算是綁在一根繩上的螞蚱,即便將來攝政王想動楚國,也沒有那么容易。
她現在要做的就是想辦法替自己在梁國謀一條出路。
有假死藥是遠遠不夠的,她還需要一支有足夠實力的心腹隊伍。否則即便她假死騙過攝政王,如果沒有人能神不知鬼不覺地將假死的她從梁國轉移回楚國,那她的假死恐怕也會變成真死。
君清漓見她聽了消息后愁眉不展,一杯茶從燙握到涼也沒喝完,心里止不住一陣陣地酸澀。
他想雖然梁王完成了長姐的要求,但她也一定因為明日便要一輩子遠離故土而十分難過。
作為弟弟的,此時自然要多加勸慰。
君清漓遣退左右,眼神掙扎,他知道自己改變不了既定的事實,心里痛罵自己無用,好不容易才鼓起勇氣小心翼翼地開口“長姐,你若是想哭,便不要忍著,哭出來就好了。”
君九凝迷茫地看著他“啊哭什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