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身份。
真正的根正苗紅。
習慣性的皺起了眉頭,擔心聾老太太會連累到易家,想著怎么提醒一下聾老太太,別做這個找死的事情。
隔壁四合院。
李秀芝滿懷心思的從老王家離開。
夫家姓王,娘家也姓王,熟悉的人都將其稱之為王寡婦,當初兩人結婚的時候,讓民政局的同志們好生吃驚,再三詢問她們兩口子,是不是親戚,最終在雙方介紹信的佐證下,才知道自己鬧了烏龍,雙方沒有任何的親戚關系。
王寡婦家跟賈家。
算是兩個極端。
跟秦淮茹一前一后守寡。
沒有上環。
公公婆婆不同意王寡婦上環,老兩口子在自家崽子百天后,就跟王寡婦表明了態度,說王寡婦年輕,才三十出頭,還有大把的美好日子去享受,說現在是新人新事新氣象,沒有了那種寡婦不能改嫁的想法。
希望王寡婦改嫁。
不用擔心他們老兩口子,說他們老兩口子還能動彈,能養活幾個孩子,讓王寡婦放放心心的去改嫁,別擔心家里的事情。
王寡婦不肯,說老王不在了,她身為老王的未亡人,就要撐起王家,將公公婆婆伺候走,將幾個孩子養大。
為了表示衷心,還想著去上環,被公公婆婆拒絕了。
上環了,還怎么改嫁
給出的理由,說人家娶王寡婦就是為了傳宗接代,嫁過去,怎么也得給人家生個孩子,要是上環了,讓人家絕戶的幫扶王家,他們王家會被街坊們戳后脊梁骨。
這一年的時間,公公婆婆將王寡婦當成了閨女,親自張羅改嫁的事情。
但是王寡婦一直不肯改嫁。
雙方僵持在了這里。
李秀芝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登了王家的門,雙方開門見山的一頓談話,什么原因,為什么不改嫁,一五一十的跟李秀芝說了一個清楚明白。
內情讓李秀芝感動。
臨近出門的時候,王寡婦的婆婆,還拉著李秀芝的手,一個勁的夸贊著王寡婦的好,將改嫁的事情拜托給了李秀芝。
讓李秀芝幫忙找個方方面面都好的男人,不嫌人家年紀,不嫌人家家庭條件,只要對方不嫌棄王寡婦是個寡婦,王寡婦嫁過去能幸福,他們老兩口子就同意這門婚事,還會陪嫁一筆嫁妝。
千叮嚀,萬囑咐,不讓王寡婦知道這件事。
李秀芝笑著同意了。
剛從后院出來,還沒有走到街上,就被王寡婦給攔了下來。
面對李秀芝,王寡婦也開門見山的表明了自己的意思。
不改嫁。
說她要是改嫁了,王家也就不是了王家,說自己的公公婆婆沒有開歷史倒車的想法,也知道現在國家在推進寡婦改嫁的事情,卻因為家里的情況,她不想離開王家,讓李秀芝不要聽婆婆公公的話,給她王寡婦張羅對象,直言自己不需要,希望李秀芝不要在她身上做無用功。
沒等李秀芝給出答案,王寡婦就朝著后院走去。
看著王寡婦離去的背影,再想想剛才王寡婦婆婆公公的那些表情和言詞,下意識的跟賈家做了對比。
都是寡婦,都是死了兒子的人,賈張氏在寡婦改嫁這件事上跟老王家在寡婦改嫁一事上的態度可不一樣。
提鞋的資格都沒有。
老王兩口子比賈張氏年紀大,還想著找活補貼家用,比老王兩口子小很多歲的賈張氏,卻成了寄生蟲式的造糞機器。
還有秦淮茹,李秀芝面對秦淮茹時的那種感覺,跟面對王寡婦時的感覺也不一樣。秦淮茹帶給李秀芝,是一種裝的感覺,時時刻刻在裝,裝賢惠,裝為了賈家甘愿付出一切的高姿態。王寡婦讓李秀芝感受到的卻是真誠,對王家的真誠,對婆婆公公的真誠,以及對李秀芝關懷的感激。
“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