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專門制定了食堂的規章制度,勒令食堂的人,不管是誰,都不能無緣無故的給工友們抖勺,發現,重罰,事情的來龍去脈,我想在場的人都聽明白了,九車間的易師傅說二食堂班長何雨柱給他抖勺,我看了一下,易師傅要了一份炒白菜,現場還有不少同志,也要了一份炒白菜,咱們當眾稱重一下分量,拋去飯盒,就是飯菜的分量,一份菜,打多少,重多少,都有相關的克數要求,何雨柱真要是給易師傅抖勺,我當場讓何雨柱去掏廁所。”
李副廠長的手。
指向了墻上的規章制度。
上面還真有一份菜多少多少克的規定。
都有些愕然。
在軋鋼廠吃了這么多年的飯,今天也是第一次看到這一條。
有了具體的章程。
事情便好辦了很多。
二十幾個打了炒白菜的工友們,各自將他們的飯盒擺放在了一塊,也不怕弄混了,上面有刻有各自的名字。
為了公平公正。
找來了一桿大秤。
也找來了一輛臺秤。
當著在場工友們的面,一個個的挨個稱重,大秤稱完,臺秤接著稱,二十幾個飯盒,重量的偏差在十克左右,與墻壁上面的規定克數,也存在十多克誤差。
手工打飯,不是機器,存在誤差是正常的。
要用事實說話。
最終的事實證明,證明傻柱并沒有給易中海抖勺,有些人甚至還在易中海的飯盒里面,看到了兩片肥嫩嫩的大肉片子。
當時便變得不滿了起來,口口聲聲的聲討著易中海,說易中海不是人,傻柱沒給他抖勺,非要說傻柱給他抖勺了。
易中海委實沒想到會是這樣結果,剛才飯盒稱重的時候,他突然醒悟了過來,知道自己犯了大錯。
卻因為事情已經發展到了稱重的環節。
妥妥的有心無力。
老老實實的朝著傻柱說了一聲對不起,傻柱嘴里冷哼了一聲,朝著在場的領導們點了點頭,招呼起了打飯的工友們。
易中海討了一個無趣,也不敢留在二食堂,抓著飯盒,灰溜溜的滾回了九車間。
心情有些忐忑。
不知道這件事會不會對他有影響。
猜測應該會有影響。
小食堂內。
氣氛看似融洽。
實則暗流涌動。
楊廠長心里想著對策。
李副廠長心里也想著辦法。
兩人本來就是對頭,又到了爭搶軋鋼廠一把手的關鍵,任何一個微小的細節,都可以引發巨大的后果。
更何況是這么大的事情。
易中海不做處理。
交代不下去。
楊廠長的意思,對易中海點名批評,以易中海擾亂食堂秩序為借口,考核易中海半年的工資。
李副廠長卻有些不愿意。
易中海的工資都已經被考核到十年后,現在一個月也就十幾塊錢。
真要是將易中海考核的一分不剩。
傳出去。
估摸著要穿小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