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敬文正是看到王剛投的稿,兩人這才認識。
“快過年了,我代表社里來給你送些年貨,還有把這期的潤筆費給你送來。”
邵敬文拿出一張匯款單,遞給王剛。
王剛看到匯款單上的金額,問道:“這次怎么給多了”
邵敬文說道:“你寫的故事在莪們雜志上刊登,反響很好,經過社里開會討論,一致認為要提高你的稿酬,從千字五元,升至八元。”
王剛挺高興,收起匯款單說道:“是潤筆費,不是稿酬,你別害我。”
邵敬文一拍腦袋,說道:“對對對,是潤筆費,不是稿酬。”
自從混亂開始后,就取消了稿酬制度,不管報紙雜志發表詩文還是短篇故事,都屬于無酬。
可是大活人也不能被尿憋死,所以雜志社就有了潤筆費,其實與稿酬的概念一樣。
“社里還決定,在雜志里專門開辟一個專欄,聘請你為專欄作家,發表你寫的故事。”
李素華沒聽太懂,可是聽到專欄作家這個詞后,忍不住問道:“邵主編,你是讓我家秉昆,去雜志社上班嗎”
難怪李素華這么激動,這個時代,文人還是有些地位的,能進金土地雜志社,這樣的公家單位,屬于很光榮的一件事。
王剛現在工作也挺好,工廠小食堂大廚,活不累,工資還高,更有實惠拿,可名聲不好聽呀
說到底,就是個燒菜的廚子。
“對,社長請示上級特批,邀請周秉昆同志入社。”邵敬文拿出一張介紹信,遞給王剛。
王剛隨意接下,并沒有表現的太過驚喜。
布局三年,今天才有這成果,王剛非但不喜,反而對自己很不滿。
“邵主編,秉昆有正式編制嗎”李素華問道。
“有編制,當然有編制。”邵敬文笑嘻嘻道。
其實金土地雜志社對王剛很看重,或者說對王剛的才華很看重。
這三年來,金土地雜志在江遼出版社,一枝獨秀,銷量節節攀升,說到底是靠王剛所寫的故事。
自從混亂開始,雜志社很多文人倒了血霉,無法工作,雜志的質量一落千丈。
后來發表的文章也受到限制,很多題材不讓寫,金土地雜志社一度到了停刊的地步。
作為雜志社主編,邵敬文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直到收到王剛的投稿。
王剛所寫的故事,全是贊揚戰場老兵的事跡,完全貼合時事,更難得的是,王剛文筆很細膩,故事流暢,很能引起讀者共鳴,一點都看不出初中沒畢業的人所寫。
當初邵敬文收到王剛的投稿,還以為是一個混跡戰場幾十年的退伍老兵所寫,根據寄件地址找來,卻發現是個十八歲不到的少年,差點沒甩袖而去。
好在他涵養較高,耐著性子和王剛聊起來,才發現王剛不論談話做事,有理有據,一看就不是池中之物。
后來王剛就順利在金土地雜志上,發表自己寫的故事,并且堅持了三年。
王剛畢竟經歷過一次混亂,知道什么該寫,什么不該寫,所以每次發表的文章故事,都是一次通過,邵敬文作為主編,都沒什么好修改的。
三年相處下來,邵敬文非常佩服王剛的才華,并且主動招攬他進雜志社工作。
王剛也知道,自己能進社,除了文筆好之外,也少不了邵敬文的忙前忙后。
“秉昆,這次你進社,可要好好把握,江遼出版社每年有一個推薦名額上大學。”邵敬文叮囑道。
李素華不解道:“現在不是不給上大學嗎”
邵敬文解釋道:“不是不給上,是不給考,所有大學生都由單位和機關推薦,江遼出版社每年有一個名額去江遼大學深造,搶的人很多。”
李素華一臉激動,臉色潮紅道:“秉昆,你有機會上大學”
王剛握著李素華的手,說道:“媽,你別激動,沒影的事,小心血壓。”
李素華深吸一口氣,默念佛經,慢慢平復心情,臉上不正常的潮紅也褪去。
“我家老疙瘩竟然會有機會上大學。”李素華笑呵呵道,感覺今夜做夢都會笑醒。
“媽,一個名額,出版社那么多人,不可能給我,你也別抱太大希望。”王剛寬慰道。
“那也是有希望呀”李素華笑道:“本來還以為你哥你姐有希望上大學,沒想到給你搶了先。”
王剛無語,沒影的事,也不知道老太太樂什么。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