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會兒楊安兒和幾名大豪繞著校場縱騎奔馳,去了遠處。
李思溫仰天打了個哈哈“若沒有十成把握,這事哪里是能說的諸位,黃定在濟南,隨時可以牽制住天平軍節度使黃摑吾典;而尹昌稍有動作,就能讓山東統軍使完顏撒剌進退不得不瞞各位,甚至李鐵槍起兵,也都在我家元帥算中。此番我軍不動則已,動必風云變色山東境內,絕無抗手之人”
幾名寨主皆道“元帥真是深謀遠慮”
夸贊了幾句,忽然有人道“定海軍郭寧呢”
眾人的話語聲頓時一停。
那說話之人又道“完顏撒剌、黃摑吾典等人,動不動擁兵數萬,看起來威風凜凜,可蒙古軍來時,這兩人龜縮城池,連屁都不敢放一個。我看,他們都是紙糊的燈籠,草扎的神鬼,看起來嚇人,其實只能嚇唬田間鳥雀。”
眾人連連點頭。
“又如寧海州烏古論榮祖、莒州亨嗣、密州移剌古與涅等,要么是刺史、判官,要么是地方鎮防千戶,更不值一提。咱們平日里懶得和他們計較,真要發起狠來,殺他們便如殺一只雞。”
眾人繼續點頭。
“可唯獨這郭寧”說話之人看看四周同伴“他是能和蒙古軍硬撼取勝的惡虎誰敢敵他”
眾人沉默。
要說郭寧的兵力,其實沒多少。在場眾人手底下多的是探子,知道郭寧帶來山東的,一共只有六千步騎,后來大肆擴軍,頂多只到一萬。
光是楊安兒此刻聚集在校場里的豪杰人物,各自回鄉號召,便能一口氣帶出十萬人以上的巨大力量。他們再打破幾個城池,挾裹城里的居民,兵力擴充到二十萬也不難,加上劉二祖、李全的兵力,那更得翻著倍的往上滾。
幾十萬人的力量,放在史書上,那都是開基建業的帝王才有。退一萬步,那也是赤眉、銅馬、黃巾、黃巢,至少痛快過一場的。所以,誰也不懷疑,楊安兒、劉二祖再加上李全的力量足夠掃平整個山東,建立起赫赫功業。誰也不會把朝廷的兵馬放在眼里。
大面上的局勢如此,但說到具體的敵人么
眾人最討厭的,便是郭寧這種盤踞一地的精兵猛將。這種硬骨頭,不是說一定啃不動,但沒人愿意去啃。
既然要造反,大家各自招兵買馬,擴充勢力。誰的兵馬多,誰就地位高,誰的兵馬少了,嗓門再響也沒人鳥他。誰若是輪到了對付郭寧,一仗下來損兵折將,吃的虧算誰的難道還指望別人扣扣索索拿一點出來,彌補給你
不可能的。
那問題就來了。日后楊元帥或者劉二祖、李全他們,各自稱帝稱王,享受榮華富貴。偏我打過一場硬仗,從此一蹶不振了,啥好處也撈不到
那可不成。
在場眾人要么是綠林豪杰,要么是地方強人,能做到這程度,有一個基本的原則,那便是決不能被人當刀子使,更不能用自家人的血肉去換取他人的榮華富貴。
說話之人眼看著沒人回答,也有些急了,提高嗓門道“難不成楊元帥全都算到了,只漏下一個郭寧那可不成咱們要辦大事,可不能有這么大的疏漏”
正嚷著呢,楊安兒和幾個大頭領從校場對面走馬回來。
楊安兒沒聽真切,只哈哈笑問道“什么疏漏哪來的疏漏”
那人待要再說,山下號角聲連番響起,渾厚的聲音在山間往來回蕩,宛如浪潮連綿不斷。
楊安兒臉色肅然,一擺手“劉二祖來得好快諸位,隨我排開儀仗,下山迎接”
“儀仗什么儀仗”有人問道。
話音未落,李思溫抬手作勢。
校場內外,數百鮮明甲士手持刀槍斧鉞現身,在他們的簇擁下,數十面各色旗幟齊齊揚起。
最高大的一面黃旗,上書“山東路統軍大元帥楊”九個大字。其余各面旗幟,或曰元帥,或曰將軍,或曰都統,或曰都尉,赫然把各人的官職都定下了。
對這些職位,眾人有提前知道的,也有不知道的。但此時仰面觀看,俱都覺得威風異常,無不欣喜。
起兵造反,可不就為了這個嗎,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