扼元第五百一十三章信心上
此番成吉思汗率軍入中都,不似先前那樣,只把附從軍當作向導或者吸引注意的幌子,而是授予了許多金國降將重權,使他們承擔主攻的重任。
故而,在整條戰線上,蒙古附從軍與金軍的沖突連綿不斷。
這些附從軍在一次次的戰斗過程中,不斷完善自身的指揮和調度,在攻城作戰的時候,他們依舊發揮北疆金軍擅長的戰法,而在野戰的時候,又逐漸吸收蒙古人的特長。
在攻入薊州境內的時候,他們或者利用一支部隊吸引開女真人駐守兵馬的注意力,并調動駐軍,從而給另一支部隊的穿插滲透制造機會;或者同時在多個要點展開攻勢,以此誘使敵人進退失措,暴露弱點,最終向關鍵的目標發動突襲。
從薊州進入通州,中都以后,附從軍的戰術指揮明顯比原來熟練了。他們小股部隊的行動愈來愈大膽,發揮的作用也愈來愈明顯。他們與金軍的沖突,絕大多數時候規模不大,但頻率非常高,結果通常都是蒙古軍附從軍取勝,而金軍喪師失地,狼狽退避。
這樣的攻勢,雖不似上一次蒙古軍入寇時勢如疾風烈火,卻穩扎穩打,猶如一根絞索,慢慢地在大金的脖梗子上收緊。
而好幾名附從軍的將帥,也硬生生在戰斗中打出了威風。
那軍官所說的,契丹人耶律克酬巴爾、渤海人攸興宗、還有石天應、薛塔剌海、楊杰只哥等人,便是尤其聲名赫赫之人。
包括劉然在內的所有人都知道,這些人絕非早年那些女真人庸碌軍將可比,更能將之當作貪生怕死的怯敵鼠輩。他們每個人都是真能廝殺的,是才能出眾的佼佼者,是可怕的強敵
這些人當年不過是些金軍基層將校,或者是有武力傍身的地方豪強。
因為他們有出色的才能,而且作戰經驗充足,所以在女真人高官大將的指揮下,常常被要求作為領兵廝殺的主力。但朝廷在軍隊中的選將用人,又一直遵循著嚴格的民族次序,也就是要職由女真人擔任,其后次渤海,次契丹,次漢兒。
在此規矩制約之下,彼輩的官職總是相對較低,所以難免受掣肘、被拖累,動輒還要得咎于上司,被栽上莫名其妙的罪名。
但投入蒙古軍以后,這種情況全都沒有了。
說蒙古人野蠻也好,粗暴也好,其實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人頭腦甚是單純,就只是敬畏力量。力量強他們就尊重,力量弱他們就欺凌和屠殺,所以他們實實在在地關注戰場上的表現,欽佩勇勐的戰士;對于這些軍將個人,并沒有天然的蔑視。
而成吉思汗又是胸襟極其寬闊的政治領袖,他全然不考慮部下的民族來源,每一次都對有功之臣加以重重獎賞,不吝高官厚祿。
以石天應而論,在蒙古軍迫近中都的過程中,他主導了五成以上的攻城戰,先后奪下險關四處,城池六座,幾乎以一軍之力,清除了中都城周邊半數的據點。其戰果,令蒙古軍中任何一名附從軍將帥都要瞠乎其后。
而成吉思汗給予的回報也異常豐厚,石天應在短短旬月里,就憑著戰功做到了臨海郡王、龍虎衛上將軍、元帥右監軍、平州、灤州兵馬都提控。
這些職務甚是雜亂,因為蒙古人并沒有興趣去理解中原的職官體系,揀幾個官帽子就往人頭上扣。但這些職位加在一起,就代表著石天應成了中都、北京兩路之間錦、宗、平、灤四個軍州的實際控制者。
從另一方面來看,石天應承擔的戰斗任務多,勝利的次數就多,招降納叛的兵力規模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