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麗船隊的聚集和南下速度,比李云最初的預料要慢一點。其原因有三唩
一者,此等大金國和高麗國兩家權臣的私下勾兌,不能擺到明面。辦成了,宋國那邊的市舶司上下,自然會蒙著眼睛捂著嘴,抵死不認以應付上頭,但如果事前被人揭破,就未免難看。
偏偏高麗國的禮成港里,就長期駐留著宋國海商和都綱數百人,而開京王成里頭,還有不少宋人擔任高麗官職的。若這些人聽到了風聲,輕舟快船去往報信,可就不妙。
所以崔忠獻特意急令長子崔瑀,在開京的政房專門召集宋國商人,向他們委托今年高麗青瓷的轉運發賣。待到宋商的首領人物紛紛離開,禮成港的高麗船隊才好行事。
二者,光有高麗船隊,那可不夠。高麗船隊的規模也不足以運輸定海軍所要的糧食數量,所以船隊出港以后,先到登州三山港,在那里匯合了定海軍梁居實所部,兩家水手再稍稍混編,還得安排持有高麗人的公據,每船再駐幾個通譯加以掩飾。
這些事情雖然可以在海道上一邊行駛,一邊分派,但也難免拖慢速度。
好在明州市舶司那邊,周客山早就去做準備。這一趟行船又純為糧食,無須停泊市易,到了就裝運,裝滿了就走,所以船隊回到登來的時候,并不至于耽擱都元帥府的糧食聚存。
較之前兩者,影響船隊的第三個原因,更讓高麗人頭痛。那就是前些日子深入高麗國境內的契丹人,好像比預想的要難對付多了。唩
這些契丹人先前渡過鴨綠江的時候,因為長途跋涉疲憊,又攜家帶口,無行軍隊列可言。高麗國的名將,西北面知兵馬事金就礪舉兵討伐,雙方各有傷亡,高麗軍的防線大體穩固在千里長城的清塞、平虜兩城一帶,并不被動。
可是,契丹人畢竟兇悍,他們一邊與高麗廝殺,一邊按照軍制,編定精銳,分配軍械,短短兩三個月里,竟然越戰越強。當日耶律留哥麾下的耶律廝不、耶律金山、耶律鴉兒等將,曾與金軍和定海軍廝殺,這會兒往來馳突高麗弱卒,竟然硬生生殺出了鐵騎的威風。
金就礪立刻就抵擋不住,敗回開京。高麗隨即從近畿各縣大肆征兵,意欲組成了大軍前往討伐。這個過程中,難免又侵占了本該作為水手的不少壯丁。
對此,李云倒不介意。
他在五月末的時候,恭敬拜見了高麗王和權相崔忠獻,與崔相的一批親信彼此交游唱和,商議金麗兩國日后的相處之道。船隊走得晚些,他便留的時間長些,正好也趁機探看高麗國的國勢如何。
十天前船隊終于離港,五天前高麗國終于召集了將近十萬兵力,并點派了眾多名臣、勐將為領兵之人。比如擔任行營中軍元帥的,是參知政事鄭叔瞻;擔任副帥的,是西北面元帥趙沖;右承宣李延壽為都知兵馬事;金就礪依舊隨軍。
但這些兵馬,都和崔忠獻沒什么關系,崔忠獻也樂得他們去和契丹人廝殺消耗。所以唯獨他的麾下精兵不動,只派了幾名親信作為監軍。唩
高麗國龍武軍的騎兵如何,李云已經見識過了,但其余的一軍六衛大概是什么水平,他還真不知道。于是某一日他向崔忠獻提出,想隨軍行動,看一看廝殺情形。
崔忠獻倒也不反對。
他是希望金國出面,替他解決契丹之亂。但在這過程中,卻不愿意顯得己方過于虛弱。崔忠獻身邊的文武也覺得,總得在戰場上稍稍壓住契丹人,然后再請上國使節出馬,這才不損國威。
所以,李云帶著從騎二十人,輕裝出城追趕大軍,依舊是崔俊文陪著。
說來崔俊文因為引見上國使者時態度不卑不亢,得到許多文武的夸贊,已經被崔忠獻視為家人了,前些日子還得崔忠獻把自家赫赫有名的美妾桐花相贈。
一行人奔行急速,當日就過了狻猊驛,次日便趕上了大軍。
這一帶地勢低洼,多有沼澤,蘆葦和水草密生。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