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最重要的是兩項。
一是取消鹽城的市長管理制,改為市民議會,由議會來決定整個城市的管理。
二是將奴隸交易合法化。
市民議會不過是一個幌子,其中絕大多數都是商人和鹽族。鹽族因為血統超然,而且與指揮官鹽格爾、苦修會長老鹽久有著血脈關系,是這座城市人類中最有力量的一支。
商人和鹽族把控了市民議會,展開了一整套圍繞奴隸交易的計劃。
首先,他們要求每一個市民繳納稅金,城市的建設和維護,每一個人都必須承擔其中開銷。
不同職業稅金不同,商人繳納最少,學者其次,交納最多是農民。
于是大量農民因此逃離了鹽城,投奔東邊的堯城,重新在那邊安家和耕種。
堯城與鹽城不同,神殿會沒有強制要求每個人交稅。
但因為神學氛圍濃郁,那邊的市民每年都會捐贈一筆錢給神殿,由神殿會來保持神殿的整潔莊嚴,維持這座圣城的各種開銷。這也是那邊不成文的習俗。
稅金政策一出臺,兩座城市的人群傾向進一步明顯。
堯城市民主要是農民、獵人、漁民和學者,yc市民大多是商人、工匠和各業富人。
長久下去,鹽城就會嚴重缺乏勞動人口。
所以奴隸合法化就順應出臺。
奴隸能迅速補充城市各行各業的勞力缺口。
鹽城里允許買賣奴隸,也允許自由市民將自己變賣為奴隸。奴隸來源主要是海外異端信仰的土著和島民,罪犯,負債者。
奴隸作為一種普遍商品,開始在鹽城流行,整個城市的文化風氣也迅速轉向。
富人們購買了大量奴隸。這些奴隸不僅可以打掃衛生,搬運貨物,種植農作物,充當護衛,還可以隨意打罵。
而且由于奴隸是私人財產,就和牲畜一樣,所以奴隸主也不需要繳納額外的維持金。
因此,農民大量外逃并沒有讓鹽城人手變少。奴隸商人帶著大量奴隸進來,賣給了富人們,這些廉價的勞動力彌補了城市空缺。
菲勒斯目睹了這一切變化。
他一直懷疑,市長商利之死與他們逃不開關系。
可惜缺乏證據。
商人們也從不提這個話題,仿佛這是某種禁忌,就像商利這個人從未存在過。
另一個關鍵人物是指揮官鹽格爾。
菲勒斯很難說他有什么不對。
鹽格爾依舊帶著腐化者巡邏,日日皆然,從不懈怠。
除非是超凡力量入侵或造成城市混亂,對人類群體內部的矛盾沖突,鹽格爾從不插手。
奴隸本身并不是什么問題。
菲勒斯憂慮的是,奴隸和第二個太陽或許會產生連鎖反應。
忽然,他耳邊傳來一個驚慌的聲音。
“太陽出來了,快,快回去”
“天吶,今天怎么這么早”
街上的人們這時候亂作一團,紛紛朝著各自房屋沒命地逃去,街上一地狼藉。
菲勒斯抬起頭。
雖然只剩白骨,但這并不妨礙它用信仰之火來觀察這個世界。這就是神明賜予使徒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