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基本定義后,陸堯點擊完成。
上面顯示,需要信仰之火14萬5千。
陸堯看得肉疼。
這神明科研成本也忒高了。
他又琢磨搗鼓了一陣,摸索出了一點訣竅。
如果是應用于整個世界的規則,那么就需要非常多的信仰之火支撐。可描述和相關定義越詳細精準,將其鎖定在某一個小區域范圍內,成本支出就能大幅降低。
陸堯在距離奔云臺不遠處,用地震、颶風和降雨制造出了一個小型人工湖。雖然這里要不了多久就會干涸,但短時間能用就行。
將規則展開地點劃定為人工湖。
陸堯點擊完成閃電。
這回,信仰支出只需有1200。
他有些期待地觀察湖面。
湖泊上行走著形態各異的化云僧,閃電也的確出現了,但由于這里云霧太多,閃電幾乎一直在閃爍,簡直沒完沒了。
不到十分鐘,整個閃電詞條就顯示失效。
第一次編寫規則失敗。
陸堯再次嘗試。
十幾次失敗后,陸堯終于編寫出了一個能較長時間穩定維持的局部閃電。
要讓閃電這一規則能穩定持久,關鍵就是要讓它與支柱性的規則之力形成聯動,放在云中寺世界,就是要云和沙。
就像是繪制一副電路圖,要并入它們既有的框架,這樣入手更加容易。
所以在云中寺制作閃電規則,不能直接照抄堯族世界的后臺描述,必須要符合云中寺的實際情況。
以云和沙作為觸發機制,利用它們的力量基礎來衍生出閃電效果。
現在的閃電定義已經截然不同。
閃電云與沙之間的放電現象。
下面就可以連入云和沙的詞條,形成聯動,變成一個簡單的有機整體。
掌握了這一基本規律,陸堯接下來的嘗試變得更有目的性。
他先后實驗了新增陰雨、低溫和潮濕,這些規則都是基于云、沙和閃電的交叉作用,但展現效果不如閃電穩定,時靈時不靈。
后期優化也是問題重重。
但總算是從無的階段,來到了有的階段。
接下來陸堯要做的,就是實驗如何將這些時靈時不靈、粗糙而問題重重的規則,進一步變得更穩定,對整個世界的演化發展更有用。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換源a
忙活完這一實驗,陸堯開始了自己喜歡的環節。
投放物種。
云中寺是一個沒有活物的世界,所以投放生物過來,多半是死路一條。那么挑選一個皮實,能折騰的實驗體很重要。
陸堯戴上橡膠手套,在家里就地取材,找到了很適合的目標。
蟑螂。
以前他覺得老房子蟑螂有點多,現在反而覺得有太少。
隨著蟑螂被降維投入到模擬器中,他將其命名后放置在云中寺世界的人工湖旁。
蟑螂有了自己的面板。
沙蟑螂v1
生命值33
法力值11
傷害1
防御1
速度6
這一物種超凡化后擁有耐力特性。
一只只沙蟑螂被陸堯丟入沙漠世界。
它們最初在不斷死亡,生者將死者的尸體吃掉以繼續茍活,哪怕這樣,它們也還在本能般拼命繁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