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和二年冬,傭人臘勾結魔黨,忽自言得天符碟,令其某時舉兵,逢牛即殺,逢廟可燒,斬木為旗可揭桿為之者,有常斥其賊寇,言告官,二人于門檐邊相打二次,臘因鏟手中掄舞,鏟不入手身,只見有常人頭落地,當時歇不得,楊八桶匠叫發臘部眾黨羽縛有常家眷四十三口,戮盡,有常之子方庚幸得上天之救,縛露明柱上,跳墻走去,告本縣,不信,反被至獄半日,方庚乃后取兄熊,同行至村后巖洞中躲藏。”
這段話的大概意思是,宣和年間方臘來到了七賢村,他在一個叫“楊八”的箍桶匠的引見下,到了青溪縣里正方有常的漆園兒當傭工。
方有常無意中察覺到了方臘勾結摩尼教有造反意向,便大罵他,威脅要報官,二人起了沖突,方臘用鐵鏟打方有常,結果因為手滑脫手,方有常當即人頭分離,此時,那個叫楊八的箍筒匠人慫恿方臘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叫來摩尼教的信徒殺了方有常家四十三口。
里正方有常的兩個兒子,一個叫方庚,一個叫方熊,方熊恰巧不在家,方庚藏到柱子后躲過一劫,然后跳墻跑去告官,結果知縣不信他說的話,反而將他以誣告罪關了半天,之后方庚和方熊這兩個幸運兒怕被方臘的摩尼教信徒找到滅口,便連夜躲進了村子后面山上的巖洞中躲藏。
我摸著下巴,盯著屏幕,陷入了沉思。
這他娘的.....第一段話就否定了宋史上記載的內容。
宋史中明確記載的是,“臘有漆園”。
我也一直認為方臘是漆園主,他原本是個小富的中產階級。
如果這段內容記載的是真事,方臘是個傭工,而漆園的主人青溪縣里正方有常,那就說明宋史上關于方臘出身的記載有誤。
“青溪寇軌”是野史,如果在沒有發現水下磚塔,如果沒發現塔中那四十顆骷髏頭,我肯定會覺得宋史上的內容是真的。
漆園兒。
殺里正方有常全家四十三口。
四十三顆人頭。
天底下沒有這么巧的事兒。
對上了。
這足以說明宋史上記載的內容有誤。
關鍵的是,最后說,方庚和方熊藏身于村后山上的巖洞中,這個巖洞會不會就是卒坑源北邊山上的山洞入口?
七賢村。
那個水洞子底下,極有可能就是史料記載中的七賢村!
可是.....方臘帶著摩尼教信徒殺了方有常全家四十三口,那他為什么要建一尊像煙囪的塔。將四十三個人的頭供起來?
我喝了兩口水,又陷入了沉思。
思來想去。
似乎只有一種解釋相對合理。
在短短一年時間內,方傭兵數十萬,自封圣公,建年永樂,之后他覺得自已殺方有常全家的事兒對自已名聲不好,因為都姓方,所以便建了個佛塔將方有常全家四十三口供入了塔中,這樣傳出去了,普通人或許會覺得他這人不計前嫌,有情有義。
這雖是一種猜想,但非常有可能。因為以前歷代皇帝很多都干過類似的事兒,不奇怪。
之后,我開始查起方庚和方熊這兩個人。
方熊此人沒查到什么。
但方庚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了一跳。
方庚,字彥通,因鎮壓方臘起義有大功,被封為承信郎,繼承父職,充青溪洞源里正,并任威坪巡檢司攝政。
方庚怎么會鎮壓方臘起義有大功?還被封了大官兒。
宋史上明確記載的是,“世忠問山間野婦,得臘行蹤,帶天兵入洞,遂捉之。”
當年鎮壓方臘起義,頭號功臣是童貫,其次是在山洞內捉到方臘的韓世忠,通篇就沒提有過方庚這個人!
那他怎么會鎮壓方臘起義有大功?
這明顯又互相矛盾了。
我腦袋要被這些七零八落的線索攪成漿糊了。
點上一根煙,提提神。
我心想:“我一定要徹底搞明白真相是怎么一回事兒。”
“狗狗狗!”
“卡玩了咪,法了牙厚。”
“進攻進攻!”
旁邊坐的一個黃毛正在打游戲,他扭頭和我對視了兩秒鐘,帶著耳機立即大罵:“別打人質!他媽的別打人質!房頂上!我他媽說了房頂上有人!傻比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