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高年級的戰斗職業者會對低年級戰斗職業產生碾壓?是因為他們可以察覺到更多低年級學生沒有注意到的細節,這個細節會暴露出他們的意圖。
眼前的戰斗邏輯處理程序也是一樣,它不一定是具有了武學理解,也不一定是徹底了解了我們的戰斗風格從而進行了預判,極有可能是他將觀察的信息節點前置了。
正常的戰斗邏輯系統中,在對手拳頭向前沖的過程中,收集到了對方身體的重心位置,收集到了出拳方向,收集到了身體的擺動幅度,根據這些信息參照比對獲得可能的攻擊方向,從而進行針對性的計算,找到更有效率的處理手段。
而在眼前的仿真機器人中,對方會根據我在具體動作進行之前的細節數據進行判斷。
判斷節點的前置就意味著,收集信息的節點前置。
這又出現了一個最關鍵的問題。
很有可能眼前的仿生機器人對于滿足判斷的基礎數據,有了完全不同的定義。
在尋找戰斗機系統中進行判斷需要收集到的必要信息,在這里可能只是輔助信息。
而現在的事實也證明了卡拉的判斷是正確的。
通過多次嘗試,卡拉已經確定了對方預判的判斷數據來源。
第1個,就是具體動作的前置細節。
很多發力習慣是無法承載的,不需要具體的發力動作,只需要前面的蓄力動作的時候就可以進行判斷。
當然這種判斷方式是不穩定的,因為很難確定對方發力的目標和習慣,而且很多招式的前置動作有可能是相似的。
想要準確的進行判斷,只憑這一點是不可能的。
因為引出來了第2個可能的數據來源。
戰斗意圖。
戰斗意圖的暴露,可以是眼神,可以是重心,也可以是通常使用的招式。
在此之前,因為戰斗機器人本身只是依靠當前的招式進行分析,所以戰斗職業者在面對他們的時候戰斗意圖不用特意隱藏,他們只需要考慮如何更快更強的進攻,要么讓戰斗機先反應不過來,要么讓戰斗機反應了也擋不住。
卡拉他們在第一次面對方眼前的仿真機器人的時候也是同樣的想法。
然后就被教育了。
當仿生機器人提前判斷出自己的進攻意圖,有充足的時間進行布置,自己還將空門大陸放手一搏,現在想想,卡拉覺得輸的不冤。
他們在同樣面對戰斗職業的對手時,他們會盡可能的隱瞞自己的戰斗意圖,但是在戰斗機器人的時候,卻因為過往的經驗輕敵了。
當然除了這個以外,還有第3個仿生機器人的數據來源。
就是能量的流動。
這一點本身不在查拉的驗證范圍內,但是后續發生的事情,讓他有了這種猜測。
在前兩個因素干擾之后,仿生機器人的戰斗判斷準確度還在50%左右,而在解除界限之后,能量的流速變快,他的身體充盈著能量,他的招式也從原本的細致能量當中到就近抽取。
而在這之后,仿生機器人的判斷準確率下降到了10%。
會受到騙招的影響,出現了無法及時反映招式格擋失敗的效果和其他的戰斗機器人區別也不太大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