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好兒吧你。”賈琮哈哈一笑,躍馬揚鞭,恣意翻江倒海。
紅銷帳內,鶯聲燕啼,如泣如訴,抵死纏綿。
第九日,喝王進的喜酒,眾人開懷痛飲,喝了酒又拉著賈琮又哭又笑,醉得東倒西歪。
早已待命的大夫們,忙給眾人灌醒酒湯,最后由軍士們一個個抬回家。
賈琮雖不欲醉,可也經不住勸,喝多了,讓張元霸背回了官邸,一路走一路吐,一路喝醒酒湯。
次日,忠信郡王率眾人啟程返京。賈琮實在起不來,被親兵抬上馬車,由完顏婥服侍。
剛出衙門,便見大街上堵滿了百姓,一直延伸到南門,不知幾千幾萬人,見賈琮車駕出來,忙跪地攔車,哭喊道“守備大人留步。”
賈琮被吵醒,忙問何事。
榮柳在車窗邊稟道“衛內千萬百姓都來送大人。”
賈琮忙坐起,掀簾一看,烏泱泱不知圍了多少人,心中感動,整了整衣冠,下車來,站到車轅上。
“諸位父老鄉親,琮奉皇命回京,今日就向大家伙辭行了。往日有不到之處,還望諸位海涵。”賈琮拱手道。
眾百姓無不哭泣挽留,哀聲震天。
忠信郡王吃了一驚,賈琮這小子是真得民心,與尋常官員特意安排的挽留做戲橋段不同。
幾個鄉老出列,身后跟著七八個漢子,扛著高大的綾羅傘蓋,上面綴有無數小綢條,上書贈送人名氏。
“大人,這幾把萬民傘是衛內百姓們的一片拳拳敬愛之心,請大人收下。”
賈琮道“琮素性疏狂,懶于政務,于百姓無尺寸之功,卻蒙鄉里這般厚愛,著實汗顏無地。”一擺手,自有親兵把萬民傘接過來。
“大人是古今少有的青天大老爺,剛正不阿,兩袖清風,衛內百姓誰不敬仰,如今大人高升返京,大家伙既喜也痛。”鄉老泣道。
賈琮揚聲道“鄉親們不必傷痛,琮的人雖去了,心卻留在此地,楊總兵英明睿智,定會遣得力干將坐鎮此地,本衛的良法、善法也絕不會隨意廢止,大家盡可放心。”
“謝青天大老爺”百姓們最擔心的就是這個,換個官兒來,又回到以前的苦日子。
又有官學生員們出來,送上精心撰寫的青天賦;士紳大戶們出來送上酒肉,犒賞三軍,也可能是歡送賈琮這個“瘟神”。
忙了好一陣,賈琮等人才重新啟程,眾百姓跟在后面送行。
出了城門,見十里八鄉無數貧家農戶帶著幼兒跪在道旁,叩謝賈琮讓他們家的孩子有書讀有飯吃,又獻上新采摘的山貨、雞蛋等土產。
賈琮不得已,再下車安撫了好一番,道“各位鄉親,你們的心意我領了,東西太多了,我也吃不過來,就請你們幫我一個忙,拿回家給你們的姑娘小子們吃了罷。”
眾人都笑了,硬要賈琮多少拿些。
賈琮怎會收這些窮人的東西,想了想,從地下抓起一把泥土,裝進荷包里。
道“各位鄉親,你們硬要我帶些東西,我就帶一抔此地的黃土罷,此后不管我身在何處、身居何職,都不會忘了遼海衛百姓的深情厚誼。”
“青天大老爺”百姓們聞言頓時哭喊起來,其情之悲切,聞者傷心見者流淚。
賈琮數歷戰陣,殺人如麻,早已練出一副鐵石心腸,見此情形,也不禁有些鼻酸,轉頭看著榮柳、王進等人道“諸位,臨別之時,有一言相贈。”
“卑職恭聆大人教誨。”眾人齊聲道。
“為官一任,造福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