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低聲道“寶玉破題淺顯也不說了,竟點評起圣人來,任哪個考官看到,都要即刻黜落。”
賈琮笑道“我覺得破得不錯,敢于點評圣人,頗有豪氣。題目這么簡單的意思,能破出什么花兒來”
寶釵白了他一眼“圣人微言大義,哪有這么簡單。你聽芳哥兒破的。”
賈芳忙道“回嬸嬸,侄兒破的是,圣人所以至于道者,亦惟漸以至之也。粗陋不堪,有辱嬸嬸清聽。”
賈政連連點頭,連聲贊嘆。
寶黛二人也撫掌道“精微深湛,盡得其妙也。”
賈琮細細咀嚼了兩遍,漸漸回過味來。
賈芳的立意、高度,直接吊打賈寶玉十幾條街。
一個還糾結于讀書年齡大小,一個早已上升到求道的層面,好像一個博士生和小學生的區別。
寶釵解釋道“論語有言,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這句話哪里是單論年紀的事兒圣人的意思分明是說求道要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的意思。”
賈琮點頭,如此看來,賈芳這個破題完完全全還原了孔夫子的本意,而寶玉經義粗淺,就年紀說年紀,實狗屁不通也。
賈政氣得咬牙,狠狠瞪了寶玉一樣,道“芳哥兒,你且說第三題。”
“是。第三題出自孟子,不以規矩。”
“就四個字”賈琮愕然。
“回三叔,是的。”
賈琮想了想,這句話倒也簡單,低聲笑道“寶姐姐、顰兒這題簡單,我破個不能成方圓如何合情合理,順理成章罷。”
寶黛二人掩嘴輕笑,道“你連破題的規矩都不懂,還破這個不以規矩”
“嗯還有什么規矩”
“破題不能犯上亦不能犯下,即只能就題破題,不能牽扯上下文。”寶釵解釋道。
黛玉笑道“你這破題倒省了閱卷官的精神,看一眼就黜落了。”
古人為防有人記憶力好,押中考題,預先背下前人精妙文章充數。
故第一場單是四書題便有三道,就算你押中兩道,得了高分也沒用,只要第三道大失水準,即刻黜落。
因此中式者上限不一定是最高的,但下限一定是最高的,這就是科舉中的木桶效應。
賈琮恍然,忙問“寶玉,你怎么破的”
寶玉也豁出去了,索性躺平,道“規矩者道理也,不以則失其道。”
賈政再也不抱希望,只是搖頭嘆氣。
“寶玉這破題哪里不對我怎么覺得沒毛病。”賈琮小聲問道。
黛玉笑道“平庸累贅,破得不準。”
“哪里不準”
寶釵解釋道“孟子曰規矩,方圓之至也;圣人,人倫之至也。
可見規矩并不是道,而是道的極致,即便不以規矩,也未必就失去了道。
譬如巧匠,即便沒有規矩,也能成方圓,只是不能成方圓之至也。
所以寶玉說不以規矩就失了道,不準。”
賈琮連連點頭“有理、有理。”
“孔子曰道二,仁與不仁而已矣。
而這題,不以規矩,暗藏以規矩之意,精微之處在以或不以之間矣。
說簡單些以規矩如何、不以規矩又如何,兩者有何區別這才是破題之要領。”黛玉道。
賈芳拱手贊道“兩位嬸嬸經義通明透澈,侄兒受益匪淺。”
黛玉笑道“我們不過是瞎掰幾句,你說你破的。”
“是,侄兒破的是,規矩而不以也,惟恃此明與巧矣。”
“好”寶釵、黛玉忍不住擊節贊嘆。
“好在哪里”賈琮一臉懵逼。
黛玉笑道“你只知下句,卻不知上句么
孟子曰離婁之明,公輸子之巧,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
譬如有些人為何不守規矩,無非仗著自己聰明機巧罷了,其實不過是些上不得臺盤的小聰明。芳哥兒破題入木三分。”
賈琮瞪了她一眼,敢當眾揶揄為夫,回家再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