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4章科場森嚴
賈琮剛到貢院門口,便見無數士子已候在大門外,等著唱名呼號而進。
忽聽一聲哭嚎傳來,一士子跪在地上,披頭散發,連連磕頭,哀哀求告,門口驗身官員卻不理他,只叫兵丁將其拖走。
賈琮微微皺眉,擺手示意溫振帶人先押送考題入場,自己撥馬過去。
眾校尉忙去開道,讓賈琮走近大門。
門口眾人見賈琮來了,忙行禮參見。
“出了何事”賈琮道。
“回侯爺,這考生失了考牌、浮票還想入場,下官命人將其逐走。”那官員回答。
賈琮一愣,翻身下馬,道“什么是考牌、浮票。”
那官員解釋道“便是參考憑證。
考牌是地方衙門出具,寫有考生的姓名、年齡、戶籍、容貌特征、先人姓名并考生本人花押手印。
浮票是禮部出具,除上述信息外,還注明考生的考棚字號等。按制,須得兩者齊備才能入場。”
說著命一考生過來,將考牌、浮票給賈琮過目。
賈琮點點頭,原來是身份證和準考證,因看著地上那考生,道“為何失落憑證”
那考生見賈琮似乎還能說話,忙磕頭道“回侯爺,學生有憑證,只是家中貧寒,住不起客棧,只得借住廟中。
哪知昨夜下雨,屋頂漏水,將憑證濡濕了,請大人過目。”說完高高舉起兩張紙。
賈琮接過來一看,兩張紙雖烘干了,但許多字跡并印鑒都難以辨認,只能看清楚他的名字,符承志,昌州府舉人。
又看了他的考籃一眼,這時代的考籃都是竹編的,有許多孔洞,以防止作弊,確實不能防水。
按規定來說,他是絕無資格參考的,這官員的做法并無問題。
賈琮微一沉吟,道“符承志,你損毀了憑證,科場的規矩你比我清楚,應該知道后果。”
“求侯爺開恩,學生家貧,全賴鄉人湊了盤纏才得以赴京應試,若是連考場都沒進去,學生有何面目見江東父老,唯有一死而已。
求侯爺憐我等寒門士子不易,通融一二,學生萬死難報。”符承志泣道,咚咚磕頭,頃刻間便頭破血流。
“誒,這是作甚,扶起來。”賈琮忙止住他,也實可憐他,因對那考場官員道“可有補救之法。”
那官員見賈琮有高抬貴手的意思,忙道“回侯爺,禮部有諸位考生存檔,可取來比對。”
“好,朝廷開科取士本是為給天下讀書人一條路走,本侯監察今科會考又豈忍心拒你于門外。
來人,持我牙牌,速去禮部,調取此人檔案送來。”賈琮道。
“是”兩個校尉接過符承志破損的憑證,飛馬而去。
“謝侯爺再生之恩。”符承志狂喜,忙要磕頭。
“不必。”賈琮擺擺手進去。
眾考生暗道這小子運氣好,遇到桓侯通情達理、憐貧惜弱,若是往常誰替伱去禮部忙活,直接趕走了事,誰叫你自己不小心。
賈琮進了大門、儀門、龍門,前方一條筆直大路,兩旁是成千上萬間整整齊齊的考棚,按千字文順序排列。
大路正中聳立著一座四四方方的三層小樓,上懸有橫額“明遠樓”三個金字。
“明遠樓”,取自大學中“慎終追遠,明德而歸厚矣”。
底層四面為墻,各開有圓拱門,四檐柱從底層直通至樓頂,梁柱交織,四面皆窗。
站在樓上可以一覽貢院,可供主考官等人號令和指揮全考場。
樓下東西磚墻拱門上,分別懸了“明經取士”“為國求賢”牌匾。
南面懸著一副對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