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薛蝌送寶琴進京完婚,因今年京中多事,又遇到國殤,竟一直耽擱了下來。
賈琮道“二叔且寬心,待我回京后便命蝌哥兒回來服侍,至于寶琴的婚事,我這個姐夫自會替她做主。”
薛聞笑道“這卻再好不過,蝌哥兒回來我也多個臂膀。”
賈琮有些不放心,道“二叔可吃了藥”
薛聞道“正吃著藥。”
賈琮微一沉吟,道“我知道江南有個名醫葉天士,曾在揚州妙手回春治好如海公的痼疾,回頭便命人尋訪,請他給你看看。”
薛聞笑道“有勞國公爺費心了。”
“一家人不說兩家話。”
賈琮從薛府出來,又在薛聞陪同下,沿長江而下,去松江府奉賢縣察看了在建的造船廠、紡織廠,見一切井井有條,工地上熱火朝天,方才放下心來。
剛走到一處干船塢旁,賈琮正聽外國工匠解說,忽見一官員帶著幾個小吏衙役跑過來,見禮道“下官參見定國公爺。”
賈琮一愣,見他有些眼熟一時竟想不起來。
薛聞忙介紹道“國公,這位是新任松江府太守楊凌楊大人,據顧總督說還是您當初在江南平匪患時的故人。”
賈琮恍然笑道“原來是你,當初在如皋縣你我并肩擊賊,今日竟又重會,也是有緣。”
來人正是當日在如皋縣誓死守城的縣令楊凌,他夫人李秀頗有些武藝。
匪患平息后,論功行賞,因賈琮在戰報中隨意提了一句,故以戰功受重用,被顧濤破格擢升為松江知府。
楊凌受寵若驚,忙躬身道“當日蒙國公爺救命,又幸得國公青眼,不然哪有下官今日,故一見國公爺蒞臨,便忍不住上前拜見,請恕下官魯莽。”
賈琮擺手笑道“既是故交,何談魯莽。你年紀輕輕就當了知府,不好生在衙門里坐著,來此作甚”
楊凌道“國公容稟,江南土地兼并甚烈,無土無地的流民甚多,此處工坊吸納安置了大量流民,免了下官心頭之患,日后也能為朝廷貢獻大量賦稅,故下官時常來看看。”
賈琮笑著點點頭,道“朝廷士大夫往往重農抑商,楊兄似無此意,見到商事繁榮,竟還有些欣喜,這是何故”
楊凌拱手嘆道“國公此言極是。俗話說不當家不知柴米貴,當官也是一般。
從前下官在如皋當縣令,吃的是鹽飯,只要兩淮鹽場在,就不怕沒錢,于農事、商事都不如何看重。
如今調來松江,才知世道艱難,大量貧民上無片瓦,下無寸土,不靠做工如何過活
要做工就得先有工坊,要工坊就得先興商業,故下官以為農商之道應并行不悖,不可偏廢。”
賈琮道“楊兄高見,超于凡人之上矣。”
楊凌道“國公謬贊了,不過是拾前人牙慧,若無這些工坊,松江布匹如何衣被天下呢。”
“正是此理。”賈琮微微一笑。
他自然知道松江棉布馳名天下,在國朝首屈一指,不過他素來穿的都是綾羅綢緞皮毛,倒沒機會試穿。
兩人談論半晌,賈琮邀楊凌上船吃了頓飯,方才告別返回金陵。
楊凌站在碼頭上,目送賈琮一行揚帆遠去,心頭喜不自勝,不意這回出來竟又碰上賈琮,只要自己把他在此處的產業照顧好,還怕日后不能飛黃騰達么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