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派人送酒食安撫親衛營,不許下面人尋釁滋事,違令者斬”
“是。”
賈琮見大局已定,便帶人返回王府。
剛進門,便聽孫煐稟報,說長史官有要情稟上。
賈琮道“叫他去正堂見我。”說完進去換回大紅斗牛服,梳洗畢出來。
長史官見他出來,忙拜倒,叩首道“下官參見國公爺。”
“起來罷,何事稟上”
“謝國公。下官要出首,遼王早有反意,當初”長史官竹筒倒豆子把當年遼王如何起意陷害賈琮、勾結外敵、刺殺孫熾的事一股腦說了。
賈琮也懶得細聽,擺手道“這些事你寫個條陳上來,本公自會奏明朝廷。”
“是是。”長史官打定主意見風使舵,忙道“還有一事,今次國公密赴遼東,日前竟有人提前寫了密信警示遼王,下官以為此輩亂臣賊子居心叵測,有借刀殺人、謀害國公之意,國公不可不防。”說著呈上一張紙條。
“哦竟有此事。”賈琮眼中精芒一閃,直起身子,接過紙條看了一眼。
微一沉吟,暗道自己來遼東擒王之事,除幾位大學士外,只有北靜王、李猛知道,莫非是李猛從中作梗,想報殺子之仇還是錦衣衛出了內鬼
因擺手道“你一片報國之心本公自會奏明朝廷,若無別事,便下去歇著罷。”
“食君之祿,忠君之事,此乃下官本分,下官告退。”長史官松了口氣,有賈琮這句話,想來自己不會被遼王案牽連了,今后還得多和六爺套套近乎才好。
賈琮坐鎮遼陽待了數天,直到北鎮順利平定的消息傳來方才松了口氣,又過兩日,楊雄帶著遼王麾下三大將軍并二十余親信指揮使回遼王府拜見。
“卑職參見定國公。”遼王府撫北堂上,眾人一齊擺倒。
賈琮笑道“免禮免禮,咱們都是軍中袍澤兄弟,何必多禮”
楊雄拱手道“如今國公爺身為左都督,末將等豈敢亂了軍中法度”
賈琮擺手道“世伯言重了。都坐都坐。”
眾將道了謝,依次坐下。
賈琮喝了口茶,道“皇上的意思諸位都清楚了,遼王大逆不道,死有余辜,不過皇上天恩只罪一人。
諸位雖原是遼王親衛營將官,不過對其逆行并不知情,朝廷自然不會追究。”
眾將就怕秋后算賬,聞言松了口氣,忙拱手道“謝國公爺明察秋毫。”
賈琮點點頭,道“遼王雖身死,不過其家眷卻是要帶回都中聽憑陛下發落的,以后遼藩就算是沒了。”
眾將心中苦澀,盡皆默然,這個結果也是預料之中,既然撤了藩,他們這群人又豈討的了好
賈琮旋又笑道“諸位將軍也不必擔心,你們說到底也是朝廷的人、皇上的人,何況諸位在遼東多年打熬,身經百戰,戰功卓著,又曾與我并肩作戰,本公豈會埋沒人才”
眾將心中一喜,忙起身拜下,道“末將等多謝國公賞識,往后全賴國公提攜教導。”
“起來起來。”賈琮笑著抬手,道“諸位對朝廷忠心耿耿,天日可鑒,本公自會稟明圣上。
明日都隨我返京述職,待陛下恩旨下來,自有任用,想來官升一級不是難事。”
眾將大喜,還以為要被雪藏,沒想到還有好事,忙齊聲道“末將等謹遵國公鈞旨。”只要能當官,即便不能再回遼東老巢也認了。
賈琮道“當今天子明見萬里,慧眼如炬,只要心向朝廷,坦蕩無私,就不必擔心什么,都下去罷。”
“謹遵國公教訓,末將告退。”
待眾人去后,賈琮方才對楊雄道“世伯,遼東就交給你了,總兵府一下子多出十來萬大軍,恐怕軍餉糧草方面有些吃緊。”
楊雄苦笑道“誰說不是,我正為此頭疼。”忽地眼睛一亮,道“國公機變百出,可有妙計”
賈琮笑道“哪有什么妙計,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罷了。皇上只命我擒殺遼王,削了遼藩,卻未準我抄他家產,畢竟都是宗親,不好做的太過,免得激怒其他幾藩。不過,世伯來回奔波,總得有些好處。”
楊雄道“國公的意思是”
賈琮道“金銀細軟也就罷了,不去動他,不過遼王府的糧庫輜重,卻是搬不走的,想來也有幾百囷糧食,足夠大軍吃上幾年。
此外如今王府失勢,要搬家,還得靠總兵衙門協助,繳納些車馬費也是合情合理,任誰也說不出什么,這一來錢糧不就到手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