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個徹徹底底的普通人。
一個本該在4s店當銷售,結婚生子一條龍,生活在21世紀死在21世紀的普通人。
現在這份拯救世界和未來的重擔,完全是因為自己的緣故,強加在小胖子身上。
所以,隨他便吧。
“天生胖子必有用,歷史上每一段波瀾壯闊的故事里,都離不開一個胖子。”
林弦總結道:
“說不定,高陽也會有這樣的高光時刻。”
“好了,不說他了,我們繼續之前被打斷的會議,匯報這個時代的情況吧。”
……
劉楓和高文漫長的匯報直到天亮。
整體總結而言,也沒什么讓林弦意外和驚喜的地方。
科技確實發展了,但卻沒有革命性發展。
在尖端前沿領域,人類更是吃了很多次虧,因為錯誤的方向浪費巨量資源、巨量時間。
可控核聚變、能夠駛出太陽系的飛船都實現了。
只是,太陽系外適宜人類居住的行星距離太過于遙遠,算上宇宙飛船加速和減速的漫長時間,至少也得上千年起步。
宇宙太浩大,人類太渺小。
上千年的旅程,哪怕是有冬眠倉可以冬眠,誰能保證宇宙飛船本身、包括內部的各種循環設備、電子設備不出現問題呢?
星際遠航本就是一門復雜學科,無邊無際的投入,往往換不來一分一寸的成果。
更何況。
對于世界各國老百姓們而言,他們更喜歡地球的生活,也很滿足現在的一切,星際遠航本身就是一個沒有需求的假大空命題。
宇宙常數這邊,劉楓和高文也已經找到方法,算出最后結果42。
但。
也就僅限于此,沒辦法繼續深入。
因為完全不知道為什么是42、42意味著什么、42又有什么意義……關于宇宙常數42的研究,徹底走進死胡同。
牛頓和伽利略依舊藏得很深,甚至可能他們也在冬眠,完全沒有找到線索。
要說唯一比較振奮人心的地方,那就是——
【賈斯克在時空粒子方面,取得重大研究突破!】
“你反正要去米國,不如讓賈斯克直接給你講吧。”
高文解釋道:
“我和賈斯克上一次見面,還是60年前,我蘇醒了2年時間當輪值校長,和他有過一次接觸。”
“這過去的60年,不知他的研究有沒有新突破,據我所知他也剛剛冬眠蘇醒不久……我們總是這樣,斷斷續續的冬眠,畢竟科技或許可以改變一切,卻始終無法延長我們區區百余年的壽命。”
“有限的壽命,才是阻礙人類文明發展最大的敵人。”
高文沉聲說道:
“我聽劉楓老師講,在你們出生的那個年代,一般頂級學者,只需要將近30歲,就可以將當前尖端領域所有知識學完,然后開始搞創新突破研究。”
“而在我上大學的23世紀,要想把當前領域的知識學完,至少要學到40歲,才能有資格進入科學院研究新領域。”
“到2504年……即便是現在小學教材就已經開始安排理化生、初中學習微積分、高中就開始選擇單一專業深造的情況下……”
“你知道嗎林弦?現在的學者們,需要多少歲才能把現有科技沉淀學完?”
林弦轉著筆,想了想:
“不會要超過50歲吧。”
高文面露憂愁,點了點頭:
“平均學術畢業年齡,55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