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是是,是寡人一時嘴快。”國王嘴上應付,但心中卻說寡人未曾見過真佛是什么,但若以高僧的德操都不算真佛的話,那世間可還有真佛
“因父王與朕皆不信佛,所以自我父王登基起,每到祭祀之日便由王后代為燒香祈福但寶象國寺畢竟是我國國寺,期間香火也未曾斷絕過一日,更不曾杜絕百姓燒香祭祀不止王城之中寶象佛寺,便是國境各處寺廟,亦是香火鼎盛。”說著,國王又看向了三藏法師,道“但卻多不靈驗。”
“此事以往倒也不被寡人放在心上,畢竟象佛自立國之初起,就很少有顯靈之時,再加上亦非什么要緊大事,國朝也一貫平安父王與寡人便也沒有多理會,只把從中原學來的農耕與器械之道,傳與百姓,倒也得個四時豐收,溫飽無恙。”國王將前因講述了個差不多,終于引到了正題,“事情變得不對,便是出在十三年前”
“可是與百花公主被黃袍怪擄走一事有關”
“正是。”國王連連點頭,道“當日宮中一陣怪風卷走了我那王兒,寡人當即派出兵馬將城內城外,甚至全國上下搜了個遍卻始終尋不到人。一個大活人,無端端的就消失不見了便是有個不測,也得有個尸身不是”
“寡人當時便有猜想,我那王兒恐怕是被妖精給了吃了,因此才始終見不到蹤跡。”國王頓了頓,又道“但朕如何能視女兒遇難而不顧便親去佛寺之中,請象佛顯靈,當時寡人亦有預料,果不其然,佛寺中的住持長老,言說寡人早已失了對佛之敬畏,恐怕象佛難以顯靈可寡人也顧不了許多了,只因當時能救我這王兒的,也只有象佛了”
“結果呵呵呵。”國王有些頹然,“寡人連求七天七夜,亦不見真佛顯靈。卻不料待寡人心灰意冷,正要就此的離去的時候,那住持長老言說象佛降下了圣諭,想要象佛顯靈,需以一對童男童女祭祀。”
聽到這里,法海沉聲道“陛下答應了”
“圣僧未免也太小瞧了寡人。”國師卻把身板一挺,道“難道只有朕的女兒是孩子,百姓家的孩子便是不是孩子寡人為一國之君,更是百姓父母,豈能因百花失陷,而犧牲臣民之子”
“若是寡人答應,恐怕百花也早就被救回來了也無需她在外吃這十三年的苦楚。”國王說到這里,也是情緒復雜,他看著法海道“寡人不敢自比開國之祖雄才大略,但也立志要讓一國臣民得以安居只可惜寡人天資有限,能為不足”
“如今她被圣僧所救還朝,卻亦不能護她母子周全,反倒叫她為我處處思量,生怕她與兩個兒子的名聲玷污了王家聲望執意出家。”國王頓首道“寡人無能啊只覺對不起百花,愧對她一聲父王。”
似是說道了傷心處,國王頓足捶胸,險些啜泣出聲。
還是法海打斷了他,道“陛下高義,臣民有您這樣的君主,亦是幸事。所謂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此等舍生取義之事,相信百花公主也不會怪罪于陛下。”
法海等國王稍稍平復了些心情之后,又問道“陛下既然未曾答應以童男童女祭祀,如今百花公主也平安還朝不知這禍事又從何來莫非這靈牙象佛,還會因你不答應送上極品,便降罪于你可此事已經過去了十三年”
國王卻開口道“圣僧有所不知,當年這象佛向寡人索要童男童女,寡人雖未曾應下但怕有百姓受此蠱惑,以嬰孩祭祀求象佛顯靈,因此明升佛寺為國寺,只我皇家弟子,才能入內祭祀。因此這象佛寺中的香火,遠不如往常。”
“一來是朕本就不信這尊真佛;二來也是這象佛久不顯靈,好不易有些回饋,竟讓朕以童男童女祭祀,這等惡佛,無異于妖魔。若非因祂曾庇佑我國建立,寡人甚至一度想要拆了這佛寺”國王也是情緒不大穩當,此刻恨聲道“本也這般相安十多年,可未曾想,昨日圣僧才將小女救還寺中住持便來傳信,言說此番是象佛顯靈,才將百花救回,讓寡人速速將祭品送上,否則便要降下報應。”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