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彌陀佛。”法海念了一聲佛號,道“見死不救為孽,業障因果自加于吾身。若當真要問個對錯是非正如文殊菩薩難渡凡眾吧。”
這邊兒青毛獅子直追文殊菩薩入了輪回,那邊兒天庭天使也宣旨完畢,去了九天之上。
隨后走出來的一眾君臣,臉上也不似之前那般擔憂。
一同走出來的小白龍快步走到師父身邊兒,道“師父,玉帝下旨,言說井龍王護烏雞國主肉身不敗有功,免了他當年罪過,如今封了他烏雞國烏川湖龍王,掌管烏雞國境內雨事。”
“善哉,善哉”
不是天庭降罪之旨,便已經是讓烏雞國君臣大大舒緩了一口氣,如今還封了一位司雨龍神在他們境內,更是意外之喜。
沖動過后冷靜下來,他們如何不知道以一國之力就想要對抗仙佛,無異于是以卵擊石。也多得文殊菩薩自有修行,并非是個真正行惡的,否則后果不堪設想。
國主喚眾臣歸朝,又派遣太子殿下出宮安撫百姓。
一番操持之后,國主重上了龍袍,復登了帝位。
散朝之后,國主設宴款待三藏法師一眾,王后與小太子也在一旁作陪。
天庭。
“也是好魄力。”玉帝見文殊菩薩自行投胎轉世去歷劫,稍贊了他了一句。
觀音菩薩面露慈悲之相,對此倒也并不太在意,畢竟他們這等仙佛轉世歷劫,倒也算不上太過稀奇,眼前的玉帝不也曾經下凡歷劫
在仙佛眼中所見,歷劫本就是修行之途必經之路,這也是為什么文殊菩薩很輕易就對烏雞國主降下災厄的原因之一,他先入為主已先將他當成了未來的菩薩,因此去設下災劫,卻忘了他根本上是個人,還是個人君。
老君甩了甩拂塵,笑呵呵道“文殊菩薩入輪回轉世重修,也是好事,若能真正嘗得人間疾苦,再有領悟或許日后靈山會多出一尊大智文殊佛也未可知。”
玉帝卻道“觀音菩薩舍去過去無量劫中所證之正法明如來,以大悲愿力,顯化菩薩形,欲發起一切菩薩廣度眾生佛如何菩薩又如何內里不明,表象矣。”
觀音菩薩雙手合十,道“佛非佛,菩薩非菩薩,而正法明王既是觀世音,貧僧普渡眾生之心,一如既往。”
玉帝鄭重“菩薩本體在此,此刻卻依然有千萬化身在人間行善,朕佩服。不過文殊菩薩投胎轉世之身,菩薩可有章程”
“陛下有何見解”
“東勝神州有一佛門小宗幾近破敗,山門之外有一野村,正有一孤母生產,其運乃難產以至母子雙亡或可得菩薩之靈庇佑,救她一救。”
“善。”
觀音菩薩點頭應下,“陛下,其后順其自然即可。”
“朕沒有那個閑心給靈山菩薩降劫,除非他歷劫圓滿之后,棄佛再入道,來天庭領一部正神。”
觀音菩薩這三天怎么就過不完了
下界烏雞國,已經是第二日清晨。
法海師徒取了通關文牒,正要辭了王駕正要投西,國主苦留不得,只好與三宮妃后、太子諸臣,將鎮國的寶貝,金銀緞帛,獻與法師酬恩。
法海師徒一眾自然是分毫不取,最后國主親自率領一朝文武,將圣僧送出送出城廓。最后真切道“圣僧,寡人知留你不得,只求圣僧取經歸來時,若我國尚在不妨入內一顧。”
法海聽這國主有此言,基本也知道他心意已定。不過這般因果終究也在自己身上,若烏雞國有難他自然不會袖手旁觀。
只是此刻法海沒有多言,只把雙手合十,道一聲“阿彌陀佛,國主盛情,貧僧敢不從命。”
再然后,便領著徒弟們上了羊腸大路,雖還是往西天走,可師徒幾人的興致,似乎并不如以往高漲。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