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世之人,雖皆有一死。
但戰亂乃是災禍,多造就冤死亡魂,不在壽終之列,因此才說是兇相罪業。
在天庭看來,這是人道輪回,人間王朝更替之必然。
但站在法海的角度他反而沒有什么足夠堅定的立場去參與其中。
也正是如此,叫他隱隱明白了菩薩為何是菩薩,因為菩薩所救的不僅僅是善與惡,而是生命。
由此,他也更加佩服菩薩,菩薩能救善,亦能舍惡。
而法海還暫時到不了菩薩這等境界,因此菩薩才叫他專心做好降妖除魔,懲惡揚善之事。
因百姓早來,法海也不吝法力,他飛身高入云天之中,盤坐于凌云塔之巔,借著舍利佛光,也加入到了誦經念佛之中,隨著法海的佛音傳揚,雖是寒夜之中,卻叫全城百姓身心俱暖,如沐暖陽之中。
佛音之中,日出東方。
早有祭賽國國主,引著后妃群臣同至金光寺外,同來的,還有當年被鎖于天牢的金光寺僧眾。
也是三藏法師帶回了舍利,洗脫了他們的冤屈,大臣們又怕將他們先放回來,他們會在三藏法師面前亂說話,便趁著天色未亮時,先叫他們沐浴更衣,又叫他們吃飽喝足之后,才引著他們一同前來。
國主遙見三藏法師盤坐于高塔之巔,心中也是萬分感嘆。
這才是天朝高僧應有景象,再瞧瞧他們本國的“高僧”也就是下了幾天大獄,如今看著有幾分消瘦,但放在以往,一個個白白胖胖,富態十足能有什么真正佛法
此事說來也是奇怪。
昨日大圣還跟幾個師兄弟嘀咕,言說這祭賽國平白占了一顆佛寶舍利,這向佛之心,恐怕還不如寶象國那里的和尚人家那里的和尚沒有佛法,是因為人家的佛經是自己編造的,不是真正的佛門典籍,自然難以修成佛法。
但人家的向善之心,卻并沒有折扣。
而眼前這祭賽國金光寺的景象,卻叫他們師徒開了眼。
原本一心向西的悟凈,如今竟也生出了幾許悲觀情緒,言說“以往只是說越是離靈山越近,妖魔便越厲害卻沒想到,越是離得靈山近,這寺廟僧人,也盡是些弄虛作假的。”
“大師兄,你說就這等佛法,連西牛賀洲都渡不來師父便是取回了大唐,又有何用”
大圣只回答了悟凈一句話,“無用的是佛經么是念佛的人。”
一句話,便叫悟凈茅塞頓開。
俗世中有句話說得好所謂寶劍贈英雄。
神兵利器落入凡夫俗子手中,便是有絕世光彩,也終究泯然于世。
正如這靈山佛經一般,落在這些庸僧的手中是浪費,若叫師父研習之后,融會貫通,那必然是三界之福。
等祭賽國國主與群臣后妃各自入座之后,法海便開始講經。
法海所講,并不是拘泥于小乘大乘中的一家,更不是什么枯燥的經文教典,而是以心經為總綱,結合了小乘與大乘兩家教法,再借由自己一路西行之感悟,以通俗易懂的俗語描繪出一副他自身心中之愿景。
太過高深的佛法,連大圣這般悟性都要認真參悟,便是講給了百姓,他們又如何能體悟其中內涵深意
講給的百姓的東西,自然是越簡單越好。
說是講經,倒不如說是法海在講自己對佛法的感悟。
反而更加引人入勝,叫全城百姓都沉浸其中,無法自拔。
舍利子或許也是感應到了“三藏法師”的高深佛法,毫不吝嗇自身的光輝,甚至借著“三藏法師”的佛音,在半空生出朵朵金蓮,而后綻放出佛耀的,化作瓣瓣花雨,落入眾人體內,化入其中。
有陳年疾病者,頓時恢復如初;身體無恙者,則更加強健
講經結束之后,不只是尋常百姓,便是許多達官貴人、后妃、大臣也被佛法感召,懺悔不斷。
甚至許多為惡之臣,干脆跪在陛下身前,將自己以往所干一應貪贓枉法之事,痛痛快快好一陣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