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下八戒與赤身鬼在外操持,四精怪引“三藏法師”等人入了木仙庵,入座之后,十八公親自做茶。
這也是得自當年七賢傳授,自有一番風味。
稍飲了片刻,還是法海先開口“幾位道長俱享高壽,高年得道,豐采清奇或可比漢時之四皓。”
只是簡單論了幾句,法海也見得他們舉止不凡,并非尋常精怪可比,因此他夸贊了他們兩句。
他們四個哪里敢應承
“承過獎承過獎吾等如何敢比四皓,實乃深山之四操也。”
十八公此刻好奇問道“敢問圣僧修行幾許”
他們是當真好奇。
法海心中默算一陣,若是兩世相加,也有四十年的道行了對比這四位老叟千年修行,可見自身也確實得天獨厚。
“小僧參禪拜佛四十余年。”
四精聽了好一陣羨慕,孤直公更是忍不住贊嘆道“圣僧自出世以來,即從佛教,果然是從小修行,真正有道之上僧也。”
一旁的凌云子又皆了一句“我等幸接臺顏,敢求大教,望以禪法指教一二,足慰生平。”
拂云叟似乎是覺著凌云子情緒激動之下,說話過直,連忙道“我等一片向道之心,絕非貪念大教佛法。”
法海笑道“法傳三界,乃用善。況且小僧此行西天,正是要取佛門大乘教法,傳于天下然小僧佛法尚淺,不敢妄言傳道,若諸位不棄或可相論一番,各自印證。如何”
“大善”
十八公聞言大喜“久聞三藏法師不計門戶,不吝教法,更不歧視吾等這些化形精怪此前還多有疑慮,如今見之,才心悅誠服。圣僧為人品行,我等深佩先謝過圣僧不吝賜教。”
“禪者靜也,法者度也。靜中之度,非悟不成。悟者,洗心滌慮,脫俗離塵是也我本元修大覺禪,有緣有志方記悟。”
法海也不跟他們講得太深,畢竟他們此前所修都是些基礎道法,若是一下子便接觸到過于高深的佛法,對于他們來說,才是有害無益。
法海懂得分寸。
其實這也是野修與傳承之間的不同,似別說是法海本身,便是三藏法師所在之金光寺中的傳承,便足夠深厚。
“圣僧乃禪機之悟本也”眾人聽了贊不絕口,心中自有感悟。
雙方又論了幾個來回,基本上都是法海在講,他們在聽。
只是佛道終究有差別,便是法海盡量挑選雙方相近之處,也終究是有局限。
“似小僧這等禪法,與諸位借鑒尚可,卻難深研。”法海指了指身邊兒的悟空,笑道“我這位弟子,乃是正經道家出身,又得了五莊觀鎮元大仙的指點真傳卻該讓他與諸位論道。”
“大圣威名,我等也是知道的,自然洗耳恭聽。”
大圣想了想,道“以道為本,齊物而為一;體道合真,無心以隨變貴虛善靜,太沖莫眹居太沖之極,浩然泊心,玄同萬方,莫見其跡”
大圣簡簡單單說了些感悟,卻叫四位修行了千年的老道,一個個神情無狀不是因為別的,是因為這些字單獨拿出來,他們都聽得懂,組成詞語,也有幾分理解可從大圣口中練成一句話,就讓他們摸不著頭腦了。
大圣見他們一個個愁眉苦臉的樣子,大圣也愣了愣,心說念佛經時叫人頭疼俺老孫是知道的,什么時候論道也成了這般模樣了
法海見神情略有迷茫,大約知道他心中所想,便暗中傳音道是你所講之道,對于他們來說有些晦澀難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