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圣在師父等人入店前收了變化,顯身出來。
和尚做俗家裝扮,對于法海來說,也是難得的體驗。此刻他穿著一身儒袍手中握著一卷書,上寫著公羊二字這是在小西天降服了黃眉大王,后遇見大圣國師王菩薩煉心,歸復楊天佑時,送給自己的一本古籍,算得是儒家經典。
法海一路行來,多有研習,受益匪淺。
如今裝扮了入城,便做一個行萬里路而見識天下學問的儒生。
走的越遠,法海對道的感悟與渴望便越是深厚。儒釋道三家之經典,法海是來者不拒即便是有思想上的沖突,法海也并不會深陷其中,儒門圣賢學問,佛道兩家經文,絕非是對思想的緊箍,而是對大道的體悟。
差別只是在向道之途上的多個岔口,但最終抵達之終點,總歸還是相同的。
若是能夠將三家經典融會貫通,當不負法海之名號。
他雖然代替三藏西行,但也從未忘了自己的法號是法海。
前世誤入歧途,妄稱“法海者,法力無邊,海裂山崩”。
其實本意為“法者與公俱報也,海者地大物博也”,當以雄偉廣博之胸襟,普度眾生,以得正業。
當時在喬裝的時候,大圣觀瞧師父形象,笑道“師父既然是學公羊的,手中只有一本書可不行,還得來一把君子劍才貼切。”
法海想了想,覺著悟空說的有道理,便將收攏在袖子里的九環錫杖召出來,以法力渡之,將它變成了一把寶劍之形,掛在腰間。
神器有靈,自可化形。
九環錫杖本就不是俗物,再加上時時刻刻受法海法力與佛法蘊養,早生諸多神妙,其中一項便是幻形變化的只是虛幻外形,其本質還是九環錫杖。
大圣上下打量許久,道“師父您這相貌看起來明明就是二十多歲的意氣青年,可偏偏有一股老成氣象”
法海想了想,在嘴邊一抹,然后往下一捋,便多出許些長髯,連面容也變得嚴肅起來。
“妙,妙,妙”大圣連連撫掌,道“這下成了,此番師父頗有大儒風范。”
如今這個時候的大儒,可都還是佩劍的。
法海看了看手中的公羊,干脆揣入了懷中。
有客人上門,即便是夜間,店主王小二自然也是熱情相迎。
他才出門,就看到一位厚儒文士,看他目明神炯,仙髯飄飄,腰間還掛著一柄文道長劍,更不敢怠慢。
身后還跟著三個隨從,一個瘦小精干,做游俠裝扮;一個膀大腰圓,扛著一口黑鍋,還蒙著面;最后一個赤裸著上身,衣襟系在腰間,半禿不禿,挑著諸多行李,他跟著大漢對視過去,卻見這大漢一股死氣,全不似個活人心中更是驚駭。
嘶
店主王小二瞧他們眼生,將眾人往店里面迎的時候,順口詢問道“客人是吃飯,還是住店”
“住店。”扮作游俠的大圣直接扔出一錠銀子,開口說道“四間上房。”
店主王小二見客人大方,卻連連告饒“恕罪,恕罪小店今日客多,湊不出四間上房但有兩間向陽大房,一房可住二人。”
大圣點點頭,道“那就這這兩間吧。”
“不知客人從何處來”店主王小二走到這文士的身邊,看似順口一問。
文士笑道“吾從大唐來。”
哎呀
店主王小二又是一驚,連忙道“竟然大唐來的高士,失敬失敬這一路艱險,想必到此大不易吧”
“哈哈哈哈。”法海爽朗一笑,卻將腰間的長劍順在手中,輕輕往下一按,笑道“總有宵小試探吾之劍鋒,而吾之劍鋒甚利。”
店主王小二一副驚服模樣,“閣下本領高強,在下佩服,敢問高姓大名”
“洛陽陳祎。”
這是三藏法師的俗家名字,倒也陰差陽錯能在此番行于三界人間。
等把他們師徒安排好了房間,店主王小二在自己的房間中,自案卷上記錄了一個新的名諱洛陽陳祎。
入了房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