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不要說此等庇護匪類,甚至主動勾結的佛寺別國或許是沒有這個魄力,但滅法國的國主顯然是個眼里容不下沙子的,不然都對不起老丞相給他留下的慎子。
慎子乃是戰國時期百家諸賢之一,早年學黃老道德之術,且頗有所得。慎子博識疆記,于學無所不究,通習五經,由善易,而后自成一家,成為中國戰國時期法家創始人之一,曾經在齊國稷下學宮講學,享有盛名。
因其受道家之學頗深,故稱之為“道法家”。
但不論如何,他的法家學術,在滅法國這等西洲之地,也足夠算是圣賢經典,這國主雖有諸多不喜之處,但對此書還是愛不釋手。
國主并不是要針對佛家僧人,而是國中佛寺勢力囂張,叫他引動國勢而鎮壓。
是堂堂正正的法辦,并非君主任性。
這是他從慎子上學到的。
佛寺只是他開刀的第一步,真正想要富國強民,只是將這些浮于表面的佛寺鏟除,還差得遠。
他本以為能夠從這位大唐來的先生身上請教到一些治國學問,卻沒有想到儒門先生變成了佛門法師。
畢竟神州人物,見一見無妨。
來只有法海一個人,他的幾個弟子都留在客店之中。
“貧僧唐三藏,見過陛下。”法海還是一如既往的有禮貌,見了人先打招呼。
上首國主看著下方的三藏法師,心說果真高僧形象,雖不知其佛法究竟,但憑此番氣質,便知他必為佛門大德。
三藏法師外形氣質,自然不必贅述,一路行來也只有作惡的妖怪會懷疑他是個妖僧。
“法師請坐。”國主伸手,示意三藏法師入座,等三藏法師入座之后,他便開口問道“聽聞法師奉大唐天子之命,往天竺拜佛,這一路行來可曾見過似我這等國家”
“人人不同,國國各異。”法海對著國主笑道“此前路過鎮海禪林寺時,也聽聞得貧婆國中的佛寺與匪類勾結,幾乎已成慣例只是他們國中生生受著,而陛下自有大略,敢行其事可謂雄主。”
對于這位國主的作為,法海是認可的。
不是所有君王,都敢行滅佛之舉的,何況這里還是西洲。
這國主聽三藏法師夸贊自己,心中十分驚喜他國中佛寺眾多,所謂的高僧也不在少數,但他們口中都是些什么說辭
無非就是廣布善心、吃齋念佛、施舍香火要做個愛民的仁君等等
廣布善心這一點,國主并不否認,國中都是他的臣民,不用旁人說,他自然也會愛護。
他也是這樣做的。
佛寺勾結匪徒,為禍百姓故滅之。
而后佛寺中的和尚便說他是個殘暴不忍的暴君,做下這等殺業,死后要下無間地獄。
適才他向這位大唐高僧問詢,其實已經有了被說教的心理準備,卻沒有想到竟然是這樣一番話而且并非是刻意奉承,大唐高僧的語氣神態十分自然,就好似在評價一件尋常事一般。
只一句話,便讓他滅佛以來積攢在心中的郁結之氣,散去了大半此刻他忍不住想要大笑幾聲
但他一國之君,老丞相教導他時,曾經說過,在人前喜怒不予行色故而依舊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