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賢菩薩說完,也不等佛祖同意,便直接跨門而出,而后便聽一聲象吟之聲,眾人見一只白象踏空而來,載起菩薩菩薩,往東方行去。
普賢菩薩是個干實事的人,若非此番是三藏將到靈山,他壓根都不打算回來。
反正他跟靈山諸佛也都不太熟,不論是原本西方教的道友,還是截教被西方兩位教主渡化的三千紅塵客一向也沒有什么交情。
他來靈山任務就是研究大乘佛法,并且于人間實踐。畢竟大乘佛法不是一拍腦袋想出來就完事了,而他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實踐與驗證環節。
普賢菩薩乘象而走。
大殿里面的僧人們,面色神情已經有點兒不太對了這諾大的大雄寶殿,竟不能讓他們再多留片刻么
竟一個個都是提前離場
而他們再去觀瞧佛祖的神情時,卻見佛祖依舊巋然不動,似乎完全沒有受到眼前這般景象的影響,根本沒將這些小事放在心上。
法海也漸漸體會出其中的不同。
就以佛祖本人來說,似乎對靈山眾僧的約束并不高,這恐怕也是在靈山戒律院設立以前,靈山眾僧多有違戒的原因之一。
再一個,就是佛祖對觀音與普賢這兩位菩薩的態度,并不是將兩位菩薩當成下屬,更像是同道同行者哪怕他們當年在封神大戰的時候,不死不休。
怕是名義上跟佛祖并列的燃燈古佛與彌勒佛也遠沒有這般待遇。
這或許就是惺惺相惜吧。
以這兩位的菩薩的品行,莫說是在佛門,便是放眼三界又有誰能不對他們生出敬佩之意呢
念及此處,法海認為自己的修行還遠遠不夠,且任重而道遠。
且說普賢菩薩離開靈山,乘白象卻沒有第一時間向北去,而是于寶象國顯靈。
如今的寶象國可愈發興旺了,尤其是與大唐結盟之后,氣象幾乎一日一變。
再加上寶象、烏雞與車遲三國結盟,資源匯通流轉之下,國力可謂一日千里。
寶相國寺中。
在那老住持圓寂之后,小象已經正式成為寶相國寺的住持長老,其實不說他三藏弟子的身份,只憑其自身佛法境界,在寶象國之中,也絕對擔得起這個位置。
他也早不是當年那個能說出“我連佛經都不懂,怎么可能懂道經”的懵懂小象了。
十多年的修行,也讓他得了一個高僧的稱號。
只是他自己認為自己名不副實,畢竟他比對的對象是他的師父唐三藏。
前幾年的時候,寺中那未曾斷絕了香火的象佛金身,忽生了一靈,也不知受了什么感召,在寶象國上空盤旋幾周,引的國中上下臣民參拜之后,便化佛光而去。
這一去,便再也沒回來。
國主與小象一開始還以為這是國之厄運的征兆,否則象靈怎會棄寺而走
后來一位喚作金光仙的大仙,專程來尋過一趟,言說“這靈牙象佛的原形乃是普賢菩薩麾下坐騎白象靈牙仙,因久在獅駝嶺與青獅王為惡一方,禍害蒼生后遇三藏法師,得三藏法師感召,明悟自身罪業,幡然醒悟,故而化道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