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佛祖一側的始終不怎么開口的琉璃藥師佛,此刻也跟著說了一句“或許這就是不動明王的意圖呢”
“佛祖此言何意”
有些看不清局勢的,立馬出言詢問。
琉璃藥師佛神情嚴肅,面色沉靜“三藏之魔性可怖,三界罕見他之所以能夠始終壓制住這一股力量,除了心智堅定之外,或許也是他的佛性本就要超出魔性一頭,兩相抗衡之下才叫人性顯現。”
眾僧聽了深以為然。
可不就是這個道理
三藏一體三性,其中佛性與魔性天生對頭,互相抗衡壓制,便讓其人性占據了上風。
那么
“若是不動明王要化自身的佛性為養料,全部供養于三藏法師,讓他的佛性遠遠超出其本身魔性”藥師佛身邊的日光菩薩若有所思,“或許就能全面將魔性壓制,從而使三藏佛性徹底占據主導地位,如此一來我佛門便又多一尊真佛”
“若是這般簡單又何必等到現在”此刻說話的燃燈古佛,他說完這一句之后,卻是看向了一旁的觀音菩薩。
“阿彌陀佛。”
觀音菩薩雙手合十,道一聲“正如古佛所言,存在于三藏身上的問題,并非是此三性孰強孰弱的問題關鍵還是在于三藏自身之心志。三界皆知,不動明王定力之強,諸天神佛少有能及者不過貧僧也請諸位細思,能夠背負殺生斬業之罪孽的三藏,其心志又將會是如何”
“以凡人之心,法于心中佛魔。”觀音菩薩環顧四周,道一聲“不知諸位,可能做到幾分”
眾僧當即沉默不言。
別說下方那些普通的佛眾與菩薩,即便是他們這些頭部大能,想要完美駕馭佛魔兩種力量,也絕不容易。所謂一念佛魔,本也是他們特性,但大部分佛眾一念入魔容易,可想要再回歸佛性,那可就太難了。
似三藏這般,可以在兩者直接轉圜,且還顯得游刃有余即便是當日通天河畔的無天魔祖,見之也十分驚嘆。
也果真如同觀音菩薩料想,對于不動明王主動輸送過來的佛性,三藏是來者不拒,盡數被吞噬。
海者,可納百川也。
他既然有融匯三界罪業于一身之心志,又何妨此等氣魄
只是以不動明王的佛性加持,似乎并不足以撼動法海一身的魔性,反而原本展露這慈悲之相的不動明王,此刻面相漸漸生出怒意。
法海看的清楚。
堅定如不動明王,此刻似乎也生出了幾許動搖,最直觀的表現便是他面上怒意才生時,便見他左手上的絹繩,便束緊一分。
這是不動明王除了那佛劍之外的第二件法器,不知情的,會將其當做是縛妖索、捆仙繩一類的法器。當然了絹繩也確實有這樣的功效,但其最主要的功能,卻是束縛自身心中之“執魔”。
乃是一件約束自我心魔的法器。
不動明王之所以能有大定不動尊菩薩的名號,除了他本身心志堅韌之外,跟這件佛寶對心志的加持也不無關系。但是眼下,在不動明王自身佛性毫無限制的消耗之下,被他封鎖在自身體內的魔性,自然也就隨之漸漸復蘇。
“不好”
金剛手菩薩見狀當即驚叫一聲“明王快停手,再這樣下去你的佛性要被三藏吸干,魔性若是無法壓制,是會入魔的”
金剛手菩薩的擔憂不無道理。
但此刻已經由不得不動明王自己做主了,不知何時他的意識順從著佛劍展出的佛性,一同遁入到了法海的靈臺神府之中。
三藏真經,化作一座恢弘廣博之殿堂。
他的佛性,則全都灌入其中并且化作一卷經文,匯入其中不動明王守心經。除此之外,另有附卷,其上注明了“不動明王真言心咒”與“不動明王十四根本印”。
自己的一身佛法,竟然全都化作了三藏的底蘊
轟
不動明王的神識,推開殿堂之門,入內之后才驚覺恐怖之處
若說三藏構建出來的識海外部,乃是佛門大宗氣象,那么其內也當真不負他此前所言之“吾身既地獄”。
驚雷陣陣,業火燎原,罡風肆虐,銀蛇狂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