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菩薩聞言一笑,“既如此,貧僧卻要考校他們佛法。”
來了
大的來了
大日如來與木吒等寥寥幾個知道內情的,一時間正襟危坐,還不斷做著心理建設。
大日如來身邊的孔雀大明王與木吒身邊金吒,愈發覺著奇怪,畢竟此前他們兩個就給過提示預警,應當不是無的放矢故而心中也暗自留了幾分警惕。
而在場絕大多數僧人,都會認為最大的事情,已經在大日如來施展“大日佛焰”超度八位佛眾的時候,落下了帷幕。
此刻見菩薩要考校三藏法師幾個弟子的佛牙,自然全都是一副看熱鬧的心態。
這幾個弟子的佛法境界,眾僧并不知道深淺,但他們的法力神通是毋庸置疑的,即便是八戒的法力,都能在殿中諸位菩薩之間,排在前列即便是與一些尋常佛眾相比,也相差不遠。
似大圣與那此前始終不顯山不漏水的沙悟凈,眾僧大膽猜測,恐怕他們的法力早就超出了尋常的佛眾直追諸位佛祖與幾位到駕慈航的大菩薩。
可見他們自拜入三藏門下之后,在修行一道上,從來沒有懈怠過。
但相對來說,既然在法力修行上有如此造詣,那么在佛法境界上,自然就沒那么充足的時間來感悟,況且他們都是半路出家,即便悟凈九世取經人的執念所化可也是在被三藏凈化,拜其為師之后,才開始修行佛法的。
此番就要露底了么
菩薩先看向了小白龍,她知道小白龍是他們幾個里面,在佛法感悟上最為淺薄的一個,畢竟他的精力也當真是全用在了槍道之上,否則也不可能有這般神速的進境。
小白龍也不露怯,見菩薩目光放在自己身上,便當先出列,向著菩薩一禮,道“弟子資質平常,在師父門下雖也誦讀了不少佛經,但卻并無一門精修,還請菩薩莫要太過為難弟子。”
“三太子也不必妄自菲薄。”菩薩笑道“你既在三藏門下,對于佛門經典,自是廣有涉獵且我佛門僧人研讀經文,本也不是一蹴而就不知你都讀過哪些經文”
小白龍低頭說道“弟子不才,只是研讀過小乘佛經中的長阿含經中阿含經增一阿含經雜阿含經四部;至于大乘佛經,則是讀過大般若經楞嚴經華嚴經大涅盤經等,師父自靈山取得的三十五部大乘要文,尚且未曾精研另外,便是師父所創之唯識佛法。”
已經夠多了
你可別再說了
果然,你小子也不是個老實的。
靈山眾僧之間,不少僧人面色凝重,尤其是一些羅漢,因為他們看過的經文,竟然還比不上小白龍。
現在只能祈禱小白龍確實只是簡單的誦讀過,并沒有真正領悟其間含義可這可能么
人家師父可是唐三藏啊
只看三藏對佛法之嚴謹態度,就知道絕不可能讓門下弟子不求甚解,囫圇吞棗。小白龍此刻敢將這幾部經文的名字講出來,那就是不怕菩薩出題考校。
觀音菩薩在小乘佛法也有很高的見解,便自四部小乘經典之中,摘要幾處核心出題。
小白龍一一應對,皆是正解。
菩薩聽聞之后暗暗點頭,小白龍的回答或許不是“標準答案”,但絕對是他自身對于佛法的領悟,并且沒有走歪路。
這恐怕也是三藏言傳身教之下的結果,并非只是流于表面上的理解。
觀音菩薩也沒有打算向小白龍繼續考校大乘佛經了,只是多問了一句“汝以為小乘之重,在于何處”
小白龍稍稍思索一陣,開口道“弟子一家之言,若有錯漏之處,還請菩薩指正弟子以為,其一在于四圣諦之苦集滅道,要以我見、我執為核心;其二,諸行無常,并非只談無常;諸法無法,也不只講無我;涅槃寂靜,先解涅槃真意。三法印并立相合,缺一不可。”
“大善”
菩薩登時對小白龍刮目相看,道一聲“若你專精小乘,必已證得阿羅漢。”
小白龍則雙手合十,又向菩薩一禮,十分謙虛“弟子還差得遠呢。”
有了小白龍開場,眾僧便知道想要看人家熱鬧是不可能了。
雖然菩薩沒有考校小白龍的大乘佛法,但眾僧很清楚就憑剛才小白龍對小乘佛法的感悟理解,便足夠在靈山立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