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非那幾位大菩薩所想,是三藏也到了極限。
只看現在殿中諸位的模樣,便知除了悟凈與降龍羅漢之外,便屬三藏最為游刃有余。
而消耗最大的,則是大圣國師王菩薩或者說是楊天佑。
至于為什么這樣說,因為菩薩看得非常清楚,殘留在楊天佑體內的大圣國師王菩薩的佛性,竟然在大圣雷音之下,漸漸被消磨殆盡。
這會兒,他身上的佛門袈裟已然退去,換上了一身兒青色文士長衫,雖然面無血色,精神不振,但他的雙眸卻愈發明亮。
若是此前在小西天受了三藏法師的佛焰,讓他掙脫了“佛枷”,那么如今聽了一遭大圣雷音,竟是陰差陽錯的徹底磨滅優婆羅陀佛下在他身上的佛門束縛還得了一個真正自由身,一時心緒暢快。
這就導致彌勒佛與藥師佛在面對楊天佑的時候,竟不知道是否應該恭喜他。
好在他們當年在靈山的時候,打交道也不算多,這會兒師兄弟重逢,其實也沒有個什么心境波瀾當然,若是緊那羅菩薩歸來,自然情況又大不相同。
這位前任佛祖的二弟子,叛逆程度不在金蟬子之下。
當年化身魔羅,便已經強攻了一次靈山,可惜被如來佛祖鎮壓,如今修為大成,更是匯聚魔界之力,成為了魔界大圣若當真歸來,他們能不能應付得了,也當真還是兩說。
“讓諸位見笑了。”
徒弟出了個大風頭,法海這個當師父的自然得站出來替他收尾,畢竟他一向“謙虛有禮”,這會兒也不例外,“門下頑劣之徒,心性尚淺,一時賣弄卻是給靈山添麻煩了。”
只是這話出得三藏之口,入得眾僧之耳,怎么就聽得這般奇怪呢
你小子是誠心實意的道歉的么
怎么看起來更像是在顯擺
場面話人人都會說,人人也都得說,即便是佛祖也不例外,“無妨,算不得什么麻煩,正巧亦借悟空之神通,檢驗靈山眾僧之心性定力如今所見,看來他們還差得遠。”
心性,在很大程度上是影響到一個人修行的上限的。
尤其是對于佛道兩家來說,這一點更是重中之重。
今日這個教訓,恐怕能夠讓靈山眾僧記一輩子,但因為波及面甚廣,恐怕也不能到達佛祖此前預想的理想效果。
但這也不是什么大問題,種子已經種下了,所謂萬事開頭難距離魔界現世還有些時日,這期間也足夠自己好好將他們調教一番了。
三藏畢竟不肯接掌靈山,否則自己也不必如此操心
對于油鹽不進的唐三藏,即便是佛祖拿他也沒有什么辦法,以往他還是金蟬子的時候,還能以法力將其拿捏,可如今要動起手來,想要勝過他恐怕當真沒那么容易。
或許佛祖占了修行時間長的便宜,法力要比三藏更加深厚與凝實,但在修為境界上佛祖非常肯定三藏已然迎頭趕上。
幾位“幸存者”在殿內一番交談之后,悟空的心神也恢復了七七八八。
事已了結,法海也無意在靈山久留,便欲起身告辭。
佛祖與菩薩一番挽留無果,便目送三藏出了大雄寶殿,喚了八戒與小白龍,直下靈山。
“本欲加升他們師徒大職正果。”佛祖看著他們離去的背影,難得輕嘆了一聲,“此番終是欠缺了幾分圓滿。”
“阿彌陀佛。”觀音菩薩卻笑道“所謂大道五十,天衍四九世間事哪有處處圓滿”
也是。
連他們這些佛與菩薩們求圓滿都求不來,那紅塵俗世間的種種遺憾又當如何
一旁接引佛忽開口道“三藏小乘佛法不在貧僧之下,可為小乘解脫天。”
“既如此”佛祖沉吟片刻,開口道“傳吾法旨于三界,尊三藏為小乘解脫天,大乘大乘天。”
不愿意成佛不要緊,但靈山不能一點表示都沒有,況且這兩個稱號講出去,佛門中人恐也無人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