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錯。”地藏王菩薩點點頭,“魔界與三界最終交匯,且融為一體乃是必然,既然無可避免自然還是要提前做好打算。而魔界大圣的身份想必你們也都知曉的,正是貧僧的二師兄,當年靈山優婆羅陀佛門下二弟子大菩薩緊那羅。”
“當年之事孤也有所耳聞。”酆都大帝沉聲道“當年他因為犯戒,再加上在靈山頂撞優婆羅陀佛,被驅逐出了靈山,期間他來過陰司,想要找到一位名叫阿羞的女子的靈魂,但亦被優婆羅陀佛阻止。說是后來因此心生惡念,元神化入魔界”
“當年二師兄是動了情劫的。”地藏王菩薩長嘆了一聲,道“到了如今也不怕諸位知曉,貧僧入地府以來,也曾探尋過這位阿羞的靈魂與轉世之身,可始終未有所得陛下既然聽聞過此事,可是知道阿羞的下落”
“并沒有。”酆都大帝搖搖頭,“陰司之中的事情,是瞞不過孤的孤可以肯定的是,阿羞死后,她的靈魂并沒有進入地府。”
酆都大帝之言,讓地藏王菩薩陷入了短暫的沉默之中,心說師父,這該不會也是你的算計吧
畢竟若是旁人,誰會對阿羞的靈魂感興趣呢
對于此事,地藏王菩薩也沒有刨根問底,其實也并沒有什么可再問的了,畢竟那阿羞的靈魂都沒有進入地府
他見三藏對眼前這黑蓮感興趣,便道“當日你在通天河遇見的無天魔祖,便是他以黑蓮幻化的一具分身而這一朵黑蓮,則是他為了讓魔界與三界加強聯系,特意留在六道輪回之中的此事是后土皇地祇準允了的。”
六道輪回真正的主人,并非是旁人,正是這位后土皇地祇,若無她的首肯,即便是無天佛祖法力再高深,也絕不能將他一朵元神黑蓮送入六道輪回之中。
“此前摩訶迦葉轉世的時候,這黑蓮也有異動,可惜被尊者的佛光懾服適才是文殊菩薩自入輪回轉世,這黑蓮被文殊菩薩神魂中的佛光引動,想要擇主于文殊菩薩可眼下看來,它與文殊菩薩并沒有這個緣分。”地藏王菩薩指了指那黑蓮,頗有些無奈道“尋常的轉世之魂,它還看不上能將它吸引的,卻又不愿意帶著它”
酆都大帝也接了一句話“恐等它尋到主人時,魔界早跟三界融合了。”
法海并沒有在陰司逗留,很快便同悟空返回了黑水河,而楊戩則是直接回到了灌江口。
“果然是聞名不如見面。”陰司之中,六道輪回之前,酆都大帝以一雙神目看向人間,感嘆了一句“可惜如來佛祖未能將三藏留在靈山,否則靈山大興之勢,將從此不可阻擋。”
地藏王菩薩對酆都大帝的話十分認同,三藏法師的佛法,在如今的三界自然是毋庸置疑的。
當日靈山辯經,三藏以一人之力對抗靈山眾僧,因而立下了“唯識教法”,這是實打實的“戰績”論起各佛宗初祖亦或是教主的含金量來說,恐怕也就只有密教教主大日如來能同三藏法師相提并論了。
“只是過剛易折。”因為有諦聽的存在,故而地藏王菩薩知道一些旁人不知道的事情,尤其是三藏的秉性,以及當年他在心中發現要渡三界的大宏愿,更是讓他一時都生出了些“自愧不如”的情緒,“但也正是他的這一份剛直,成就了現在的唐三藏。”
三界之中圓滑的僧人太多了,尤其是那些自以為看破了紅塵的所謂的高僧甚至引起許多僧人與佛學者推崇與效仿。
這在地藏王菩薩看來,絕對是有失偏頗,走了歧路的。
其實不僅僅是僧人和尚,即便是對于三界眾生來說也是一樣,不能沒有智慧,但也決不能因此失去了一顆赤城之心。
而這兩者原本也并不沖突,但事實總是不盡如人意因此才顯得一顆三藏的一顆“赤誠之心”,愈發可貴。
“且拭目以待吧。”酆都大帝笑了笑,“且看這位三藏法師,會給三界帶來怎樣的驚喜當然,還有二郎真君與齊天大圣。”
“他們都是時代的寵兒,更難可貴的是,他們不僅不是敵對,還惺惺相惜,交情匪淺這對于三界眾生來說,無疑最幸運不過的事情。”地藏王菩薩對于他們的評價不可謂不高。
而酆都大帝,也深以為然。
若是他們這樣的人物互為敵手,那么對于三界眾生來說,恐又是一場災劫。
而似他們這些時代的弄潮兒聯合在一處,所能發揮出來的能量,即便是連玉帝與佛祖此類三界大能,也絕不敢小覷。
更讓人不能忽視的是,他們也并非是孤身一人,還都有各自的人脈班底若他們當真起了什么別的心思,恐怕將會很短的時間內,便能匯聚出一個讓整個三界都為之顫栗的龐然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