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來是神農陛下正在煉藥。
神農陛下與道家高人不同,他雖有神農鼎這等天地靈氣,卻從來不煉丹熬的是治病救人的藥。
再往前走,還見一幅幅壁畫在眼前,如有巢建屋、弇茲結繩、燧皇鉆火、緇衣系裙伏羲創八卦、神農嘗百草、軒轅戰蚩尤一直到大禹治水,算是一個完結。
轉過這一條山路卻見一座草廬學舍在前,其中有一位高大威猛的壯漢,正在執筆寫春秋,一邊兒寫,還一邊兒向下面聽見的弟子們講述他自己的感悟。
似乎是感受到了法海的目光,那大漢稍微停了停,對視過來的時候,還向法海招了招手而后或是覺著有什么不妥,便向弟子們說了幾句,便向著法海這邊快步走來。
一旁的卦便向法海介紹道“這位是儒家的孔圣。”
這還是能看出來的。
法海也連忙迎了上去,等雙方走近了,他先開口行禮,道一聲“貧僧唐三藏,見過孔圣。”
“不必多禮。”孔圣人笑道,“你是如今人間的圣佛,老夫只是早生了你多年,癡長幾歲”
話雖如此,但法海依舊保持謙遜,在這位儒圣面前,即便是再狂傲的人,也得收起自己的狂傲之心。
孔圣人接著說道“不過如今相識也不算晚,圣佛的唯識教法我很感興趣,若得空時,不知可否討教一二”
“豈敢。”法海雙手合十,“能得孔圣指點,乃貧僧之幸”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對于孔子來說,三界沒有不可學之物,所謂“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正是此理。
況且三藏的佛法,于整個三界來說算是超前的,孔圣怎么可能會不感興趣
而對于三藏法師來說,百家的學問他本身就來者不拒,能跟孔圣有個坐而論道的機會,這豈非是天大的機緣
更是不能錯過。
主要法海一直以三藏的身份行走三界,至于前世“金蟬子”,他基本上是不提的不然他也算是個千年前的古人了。
若從金蟬子這邊兒算起來,他跟孔圣其實還是一個時代的人物。
少言了幾句,法海便暫時向孔圣告辭了,畢竟今日此來主要還是拜見軒轅與大禹兩位人王的只是在分別之前,孔圣則是從懷中取出了一卷書來,笑道“此物圣佛且收下,只當是見面之禮了。”
書卷之上沒有書名,法海也不好打開觀看,便取出了一本隨身攜帶的佛經,也贈送給了孔圣,也算是相互轉交了贈禮。
孔圣也欣然接受,而后才細看封面,上面寫著成唯識論。
過這一片山谷,卻見有寶策靈臺,更有一方大鼎矗立面前,此鼎并非是炎帝的神農鼎,而是禹王所鑄之九州鼎的仿制
其后樓閣飛青鸞,亭臺隱紫霧。時見龍潛澗底,虎伏崖前
不及法海細看,便聽一道豪邁之聲,笑曰“哈哈哈哈哈,唐三藏總是當面相見了”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