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城之中。
李淳風帶著李承乾當面見了李世民,而李世民的一側還有一位道士也在,此道不是旁人,正是袁天罡。如果說李淳風是人教門徒,那么袁天罡便是道家傳人,正也是先秦時老子在人間傳下的道家。
巧合的是,他們兩位還是至交好友,一同為大唐效力。
他們兩個此前所行均不涉及朝政,只是觀策天象,推演歷法但是如今西洲各國的皆將修士推上前臺,他們兩個便也不藏著了,直接在李世民面前表明了自己的身份,并且展露了一些能耐。
只是因為人教的關系,李淳風在人間行事,尤其是涉及到王朝氣運的方面時,多有限制故而是出身道家的袁天罡,更得李世民重用。
大唐朝廷第一個修行者衙門,其坐堂令官正是袁天罡,此衙門對外稱不良人。
其中人員可謂包羅萬象,三教九流皆有,其中江湖游俠最為眾,認真說起來其實這些游俠,很大一部分都有墨家的影子。
只可惜先秦墨家,早在就斷了傳承又或者,只是看似斷了傳承。
他們技藝流傳于工匠之中,而墨者俠風,更是影響江湖深遠少了的唯獨是“墨”這么一個名號。
儒術很重要,但對于現在的大唐來說,不夠。
這是個妖魔鬼怪,神仙佛魔與人族共存的世界,開過了眼界的李世民,怎可能甘愿身受束縛
別說是李世民了,就是西洲諸國的國主,不也是一個個的想要真正的當家做主
明明已經是人君了,可偏偏腦袋上還有那么多的神佛壓制,臣民百姓時不時就遭受妖魔襲擾而他們卻無能為力。
可是自三藏法師走過路過之后,一切都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就算是祭賽國,如今也都擁有了一些抗衡妖魔的力量,并非如同以往一般,見了妖魔只能束手就擒。
何況是大唐
李世民從來就不個肯安于現狀的君主,他的進取之心在古往今來的帝王之中,都是絕對能夠排在前列的。
收拾了突厥人、征剿了高麗、拿下了吐蕃與烏斯藏國等西域諸國,大唐的疆域可以說已經遠超秦漢之時,但李世民依舊不太滿足。
他認為當年秦漢的疆土之所以沒有如今這么大是他們還沒來得及去了解南洲之外的世界究竟有多廣闊。
李世民的想法,李淳風與袁天罡是能看出來的,而對于這位重新煥發了雄心壯志的天可汗,其實他們兩個卻反而各持態度。
出身人教的李淳風相對穩健一些,認為李世民行事其實早已經超出了天機推演,若不能及時拉回正軌,未來將會愈發的混沌未來如果混沌,那么對于人族來說,可不見得是好事。
而袁天罡雖然不說反對李淳風的想法,但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并不認同的所謂天機推演,本就是變數,只有過去已經發生過的事情,才是定不可變的。
過去乃定數,此三界共識。
即便是幾位圣人與執掌一定天道權柄的圣人,也無法更改現下之過去。
換而言之就是,過去若被改變,那么就將會根此多出另外一個未來,而并不能直接反應到此時此刻。而過去是定數的說法,也是基于本身之現在。
在袁天罡看來,自己此刻所處的世界,本就是一個變數的分支只是對于此刻的他們來說,過去已然是永遠的定數。
那么現在,袁天罡想要給未來的自己一些挑戰所以以他的個人立場,是非常支持大唐皇帝李世民,能夠率領大唐稱雄三界的。
實現上古人王之盛景,恐怕十分艱難,但并不妨礙以此為目標而奮進。
能讓袁天罡生出這樣的心思的,其實很大程度上是還是源自李世民的結義兄弟,圣佛唐三藏。
若無這位為大唐帝國最堅實的后盾袁天罡的想法恐怕是要跟李淳風一樣的,以穩健為主,先將大唐的基本盤穩固下來,才是重中之重。
可天賜如此良機,若當李世民駕崩之后,等太子李治繼位大唐再想要借助三藏法師的名號在三界行事,可就沒那么容易了。
袁天罡甚至對未來的唯識宗與大唐能夠共存,都保持懷疑態度。
圣佛的品行自然毋庸置疑,可日后繼位的那些皇帝之中,若是出些個不成氣候的庸君倒也罷了怕就怕出個年輕想干事的,若再對唯識宗與三藏法師生出忌憚之心,而另起了什么心思,那么對于大唐來說,恐怕是一場毀滅性的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