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而是在魏徵去世之后,沒有了老父親的壓制,他的幾個兒子才漸漸開始嶄露頭角。
老大魏叔玉繼承了父親鄭國公的爵位,正式入朝為官,并且李世民還將自己的女兒衡山公主許配給他。這是嫁女兒,可不是招贅駙馬。
而魏叔玉也沒有辜負他的期望,如今已經官至光祿少卿,頗受重用。
而老二與老三,也沒有丟他父親的臉,除了一手極其漂亮的書法之外,兄弟兩個先后于科舉之中高中,雖然并非是一甲狀元,但也是二甲前列。
原本李治是想要將他們留在長安六部之中的,但他們兩個主動請纓,想要去地方歷練李治便也就成全了他們,并且在心中記上了一筆,等他們在地方上積攢了足夠多的經驗,再回到朝廷的時候,那自然又是另外一重景象。
同時心中感嘆,不愧是鄭國公府的家教,似別府的公子,就算是一些將門子弟,那也是不愿意離開長安城的。
這些事情李世民是知道,魏徵即使人在地府,對于陽間的事情,尤其是他們家的事情,也或多或少就要了解到一些,故而也不算陌生。
“陛下有所不知啊。”魏徵無奈道“酆都大帝雖然是實職,但卻是三千年一輪值,紫微大帝派化身入陰司接掌酆都大帝,更多是代表天庭鎮壓地府氣運等閑是不過問地府事務的。真正負責陰司運轉的,其實就是十殿閻羅以及我們這些大小判官、黑白無常與牛頭馬面這些冥帥們。”
“臣也想要向他諫言啊奈何自入陰司以來,便是被敕封為賞善司大判官時見過他一面,而后”魏徵一攤手,無奈道“臣就是連個奏章都遞不進去。”
相對于恨不得事事都親力親為的李世民,在魏徵看來酆都大帝這位陰司的最高統治者,就是個實打實的甩手掌柜。
但在地府時間長了,魏徵也能理解畢竟這陰司之后,還真就沒酆都大帝什么事兒與其在地府“礙手礙腳”,倒不如就在他的府邸里閉關修行得了。
“哈哈哈”聽魏徵向自己訴苦,李世民當即就忍不住笑出聲來,但很快他就面色一正,十分嚴肅的看向了魏徵,“愛卿此來,應當不是來尋朕敘舊的吧。”
魏徵也同樣正色起來,他在李世民麾下為臣二十多年,自認為對李世民的性子還是能有幾分把控的怕只怕,在三藏法師回到大唐的這些年來,帶來的變化會引起自己的一些誤判。
但也不算是什么大問題,隨機應變的本事,他還是有的。
而且,他此行本也沒期望就憑自己一張嘴,就把這位陛下勸入地府。
“微臣此來之意,想來也瞞不過陛下。”魏徵一向是直言的,今日也不例外,“微臣此來,是代表地府來勸陛下入陰司,轉世輪回的。”
“不愧是你。”李世民對此絲毫沒有意外,“果然如此,但是玄成啊既然是你來了,想必你也知道朕之心意。”
“臣知曉。”魏徵點點頭,“但該來還得來,該勸還得勸就如同以往臣還活著時,向陛下勸諫那樣聽不聽勸,那是陛下事兒。”
“可你應當知道你魏玄成的諫言,朕可沒少依從。”
“那都是陛下厚愛。”
“這可不像是能從你口中說出來的話。”李世民上下打量了他好一陣,似乎是想要看看他在地府陰司經歷了什么,能讓他如此頑固的一個人,竟然還向自己說起好話來了。
其實魏徵活著的時候,好話也沒少說但人往往就是這樣,那些好話李世民是一個字都沒記住,但那些幾乎是“罵人”一般的直諫,李世民到現在甚至都能原封不動的背出來。
至于為什么說幾乎是“罵人”,那也是因為這位魏相的文學造詣之高,通篇用詞極其文雅,毫無一個臟字眼,但聽在他李世民的耳中,就好比是被人指著鼻子罵了八輩祖宗一樣難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