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徵畢竟是陰神,此番接著出公差來到陽間,能夠在此見到陛下,已經算是一種成全。何況今日得見陛下,知道陛下雖然進取之心依如往昔,但隨著歲月的沉淀,他的雄心也會分出一部分來,放在大唐子民的身上這更是意外之喜。
也不是魏徵自傲。
他聽陛下說,就算是自己死后,陛下凡有決定便總會想起自己,還會在心中想到如果是自己在的話,會如何勸諫
可見如今陛下如此之自律,也有自己不可磨滅的功勞。
不過魏徵更多的其實還是感動。
常言道,人死如燈滅。
陛下心中能時時刻刻記掛著還有自己這樣一位總是惹他氣惱的臣子,這難道不是作為一個臣子的最大殊榮
而對于魏徵來說,他做出“包庇”陛下留在人間這樣的選擇,其實也并非沒有緣由。
一個帝國的興旺,同它的統治者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誠然李治絕對算得上是一位合格的帝王,但相比于他的父皇李世民來說,還是要相差不少。
魏徵甚至可以毫不夸張的說,縱觀古今,自周天子以來能比肩自家陛下這般雄才大略的曠古之君,也著實數不出幾位來。
將來史書上若有陛下之評價,將與秦皇漢武并列若是再給陛下一些時日,或許超越這兩位帝王,也不是沒有可能。
可話又說回來,若非秦皇漢武,在他們晚年皆想要證道長生,以至于國家紊亂,亂政頻出或許他們的成就,也更加非凡。
而如今,自家陛下李世民,也不可避免的走上了他們的老路。
當了陰神的魏徵卻知道,即便是一個尋常王國的國君都不可能證道長生,何況是中原天朝的天子
陛下的一身人族血脈之力,絕對稱得上是人間頂尖之列,但比之那些上古人王們又如何
人王們在壽元盡時,除了那些能夠飛身火云洞的,基本都是自然而亡,一身精魄還散于天地,甚至都不去六道輪回投胎轉世。
這也是魏徵去了地府任職之后,才知道的事情。
魏徵心中還有一個猜想,若是秦皇與漢武,當真能夠得道長生恐怕對于人族來說,未必就不是一件好事兒。
那么如今放在自家陛下的身上,只要他的心中始終惦念著百姓,那么就由他來做這個萬世的帝王,又有何不可
培養一個合格的帝王有多難,魏徵是非常清楚的不說后任的帝王,都如同陛下一般雄才大略,即便是如李治一樣能做個勵精圖治的君王,恐怕都是奢望。
若是再出幾個昏君庸君,那百姓的苦日子,恐怕就又要躲不過去了。
人生苦短。
魏徵愈發認為天道不公,區區七八十年的壽元,對于他們這些人來說,實在是太過短暫了。
陛下想要長生,不會那么容易。
即便是他背后有三藏圣佛在,天道也決不允許這樣的事情,被輕易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