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海當然不會有讓明空登上皇位,完成歷史修整的執念。
畢竟他本身就一個改變了歷史進程的存在可謂是這方面的始作俑者。
至于明空的夢境,法海并沒有操控,但他從頭觀看了夢中明空的一生之后其實心中也會認為,這對于明空來說,并非是最好的選擇。
而明空自己,心中顯然已經有了思量。
如今擺在她面前有兩條路,第一條,便是夢中那尸山血骨堆積而成的九五之位,即便是自己也曾經有過輝煌,但結局注定凄涼收場,畢竟作為一位凡人不可能始終保持巔峰狀態,總有老去的一天。
年輕時候造下的孽,將來必然是要一一償還的,這就是所謂的因果報應。
明空也是修行了五六年佛法的,更別說她還是三藏圣佛的學生,在方面還是有些感悟心得的。
何況夢中是沒有老師的干預,現實之中,恐怕太上皇與當今陛下,都不可能那么輕易就倒在第一次“死劫”的門口。
自己想要上位,那無異于是天方夜譚了。
再加上老師剛才的話,很顯然是并不滿意自己在作為皇帝時的所作所為明空也在自我反思,雖然自己執政期間也有做出了一些功績,但相對于如今的大唐來說,顯然是功不抵過。
甚至仔細想想,都不止是功不抵過能夠形容的,即便后世說一句,大唐之盛世,自武周而衰也并非是沒有道理。
在那種狀況下,便是李唐復辟,僅憑李顯那個“廢物”能做成什么事兒
若是那些支持他復辟的老臣,還有點良心或許他還能耍耍天子的威風,可萬一有些個野心勃勃之輩上位,皇權旁落,似乎都不是什么意外之事。
或許李氏后代之中,會出現力挽狂瀾者但那都是未知的事情。
而想到此處,明空忽然反應過來一件事情自己當年把持朝政的一個重要原因,難道不正是因為幾個兒子都難成大器
難道說,自己自入宮起,就想著要當皇帝
看著明空陷入沉思之中,法海也不打攪她,只是靜靜坐在一旁有些事情,旁人是說不通的,如果她自己能夠想通其間的關竅,那么在境界上,自然也會有一個絕大的提升。
正如他以往并不勸諫李世民,讓他放下證道人王的執念更不攔著他離開長安,反而是支持他去親眼看看這大唐的國土與子民。
其結果,顯然也是在向好的一面發展。
在法海看來,李世民相對于秦皇漢武,在對待百姓之上,無疑是多出了一分“仁心”的這也是他想要助李世民一臂之力的原因。
為僧者,渡化眾生。
可天下的百姓何其多就是身化萬千的觀音大士都渡不盡這蕓蕓眾生,法海自然不會“狂妄”到認為自己能夠完成這件事情。
所謂大宏愿,也不過是他們這些佛門修士,向著一個方向不斷努力的目標而已。
好比西方二圣,他們為了西方大興,誠可謂是竭盡全力哪怕是要做一些失去圣人顏面的事情,也并非不能接受。
法海還沒有到這樣地步。
不過他認為自己若是能夠為大唐百姓,留下李世民這樣的圣明之君顯然是要強過自己于紅塵之中,一個一個的渡化眾生。
一個好皇帝對于百姓的重要性,自然是毋庸置疑的。
明空與法海這師生兩個人,此刻心中各有各的考量,但相對于法海“心懷三界”的高度,明空顯然還只能是將目光暫時著眼于自己身上。
這也無可厚非,所謂窮則獨善其身,達者兼濟天下她明空即便是有投身于三界的志向,那也得先把自己的事情理順了。
明空的悟性,放眼整個人族之中,也絕對可以說算得上是上品,因此她很清楚自己想要真正的走在修行之路上,首先要做的事情是什么。
已經在感業寺修行了五六年的明空,以及在夢中做了多年皇帝的明空自然知道,紫微帝氣只能接受人族血脈之力的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