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以往的人教,恐怕還真不一定能夠管得住李世民。
但是現在李淳風的神通道法,絕對算的上是三界一流況且李淳風還有殺手锏,“陛下,你也不希望讓三藏圣佛知道,你是個篡改國史的天子吧”
李世民最是看重自己的名聲,如果這世間沒有沒有那么多的長生者,或許歷史的真相,也就只能是任憑勝利者來書寫。
但在這個世界之中,情況顯然不同。
有很多的歷史見證者,都非常清楚那一段兒歷史的內幕,還并非是他李世民能夠只手遮天的。
再加上他如今有了新的目標當年玄武門之變雖然確實是他心頭上的一根刺,但他也并不是太在乎國史之中的記載了。
因為他想通了一件事情,只要自己的成就越高,當年玄武門之事,就只會證明其正確性。
別說他現在還多出了幾百年的壽元,未來還能把握在他自己的手中。
但也是從此之后,在李淳風的引導之下,人教便逐漸退出了史官的行列李世民既然已經開了這個先河,那么就不怕后世的君王們效仿。
而一旦出現這樣的事情,即便是你皇帝說沒有干預國史的修訂與編撰,但國史的可信度,還是會直線下降。
與其如此,倒不如退出史官,自己單干。
對于人教史官這樣的行為,李世民也沒有阻止,說實話當年非要看國史這件事情,也確實是他自己不地道,但許敬宗修改過后的稿子,也是讓他看的真舒坦。
什么移花接木、張冠李戴,甚至是無中生有的手法,把李世民看的自己都有些招架不住。
他只是想要將當年“玄武門之變”的事情,運用春秋筆法美化一二卻沒想到許敬宗直接從他們老李家太原起兵開始修改,什么他的父皇做出錯誤的決策,是李世民力挽狂瀾,救唐軍于水火大哥李建成嫉妒賢能,陣前屢出昏招,背地里拖李世民的后腿等等
且這許敬宗不愧是當年的秦王府十八學士,人品雖然不行,但這筆力確實非凡。
若非李世民就是當事人,且深知當年的所有事情很難不相信許敬宗所寫,就是事實。
不過這其中并非沒有漏洞,杜撰而來的東西,當然會有破綻況且三界之中還有那么多雙眼睛看著,這也就讓李世民打消了修改國史的念頭。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真實的史料記載,對于李世民,以及大唐后世來說,都是一筆十分寶貴的財富。
許敬宗最終還是被閑置了起來,若非必要恐怕李世民也很難再去啟用他。
而許敬宗也絕非是尋常人,趁著大唐氣運鼎盛,人族大興他又得了國史主修職,竟當真讓他在弘文館內,得到了一份不菲的機緣。
當年的諸子百家雖然在漢之后,便逐漸消亡,但百家之中都有其獨特的主流思想流傳于后世,唯有一家比較特殊那就是雜家,畢竟雜家一向是“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博采眾長號稱是“于百家之道無不貫通”,卻并沒有其本身獨特的思想。
除卻雜家之中,真正頂尖的幾位人物之外其實大多數的雜家弟子,都是對于諸子百家什么懂一點,但沒有一項是精通的。
畢竟不是所有人都有那般才能,能夠將百家學透。
即便是雜家代表人物呂不韋、淮南王劉安以及尸子尸佼,也都有其專長之處,并非真正精通了所有的百家學說。但“兼儒墨,合名法”這一學派特點,還是得到了傳承只是后繼無人,逐漸沒落。
許敬宗,正是在弘文館之內,研讀了呂氏春秋與淮南子,而有所感悟得到了雜家的傳承。
許敬宗本身的才干是毋庸置疑的,李世民也是物盡其用,便將他放到了大唐學宮之中,讓他在其中靜心研究雜家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