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元子不知道什么時候來到了三藏圣佛的身邊,看著眼前的景象,開口說道“無當之劍道,堪稱三界之首。”
這是鎮元子對無當圣母做出的評價。
法海對于劍道的了解其實并不多,但這并不妨礙他感受無當圣母劍道之中的精妙之處,同時也讓法海非常直觀的見識到了無當圣母與南極長生大帝的力量。
大約一炷香的時間過去,南極長生大帝并沒有以自己預想中那樣,輕而易舉的無當圣母擊敗。
觀音大士也站在三藏圣佛的身邊兒,面色有些凝重,不論他是否是受了老君的吩咐,且有沒有得到師父元始天尊的首肯,他在明面上畢竟是個“叛教投敵”的。
如果只是見到老君,觀音菩薩倒也不必這般局促可偏偏一直閉關的南極長生大帝也來了,這就讓觀音菩薩一時陷入了糾結之中。
所謂關心則亂,她一時不知道自己究竟應不應該去拜見師尊。
而更深一層的原因是,觀音菩薩認為自己在佛門干的很好,甚至她認為佛法比道法更加契合自己,當年的慈航道人已經是過去式了,如今的三界之中,只有一位“觀音大士”。
但這樣的話,觀音菩薩又如何敢向元始天尊說呢
即便是南極長生大帝只是一具分身,并非是元始天尊的本尊,可對于觀音菩薩這樣出身闡教的弟子來說,那就天生擁有著無上的威壓。
如果今日過來的,還有文殊與普賢二位,觀音菩薩也不至于如此。
可偏偏文殊菩薩還在輪回之中,至今未曾超脫;普賢菩薩則是一頭撞入了北俱蘆洲,不做出點成效來,壓根就沒有出山的念頭。
故而今日,佛門三大士之中,便只有觀音菩薩到場。
也就是說,如果不是無當圣母橫起波折,先一步攔住了南極長生大帝,那么很有可能是菩薩一個人面對南極長生大帝,這可不是什么好消息。
其實慈航道人出現這樣的變故,是大家此前都沒有預料到的。
也不僅僅是慈航道人,普賢真人也同樣如此他們兩個都認為佛道,才是更適合他們的修行之路,故而原本只是為了協助多寶如來創立大乘佛教與編撰大乘佛法的兩位大菩薩,現在是真把自己當成了佛門中人。
而文殊菩薩始終“不接地氣”,或許是他始終沒有想過,真正當一個和尚。
故而他的看似佛法高深,實則失去了地基,宛若空中樓閣。
但西游之時,被三藏嘴遁所激,或也是心有明悟,這才要入輪回之中,腳踏實地的感受人間疾苦等他真正從輪回之中超脫時,三界之中當多一位真佛。
當然,也有可能他半途而廢,脫去僧衣,換上道袍,還回昆侖山闡教,做他的文殊廣法天尊。
不過熟知文殊菩薩的人,都知道幾乎是沒這個可能的因為相對于大悲觀音菩薩與大行普賢菩薩,這位大智文殊菩薩,他除了更加注重自己的名聲與顏面之外,有些時候也會被自己的智慧所禁錮,引以為傲的智慧在這個時候,反而成為了他的枷鎖。
“菩薩。”
法海對于觀音菩薩一向敬重,對于菩薩尋到自己的身側,法海也不奇怪畢竟就眼前這些人物之中,其實同菩薩真正親厚的,也并沒有幾位。
而自己與菩薩之間的關系,因為西游之行的緣故,反而要更加緊密一些。
法海向菩薩行禮之后,菩薩也還了一禮,口稱“圣佛。”
法海連忙開口道“小僧惶恐,菩薩面前,當不得圣佛二字。”
“阿彌陀佛。”菩薩同法海對視一眼,先是念一聲佛號,然后微微一笑,“三藏過謙了,你這個圣佛,那可是三界眾生一同認可的你若當不起圣佛二字,佛門之中誰又能擔當的起呢”
法海雙手合十,面色沉靜。本章完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