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會之后
皇甫嵩因戰事失利,但前線緊急,罰紅銅以示警戒,但殺敵有功,待戰事結束,回京再行論述。
不久,劉宏倉忙寫詔,催促各地招募軍隊,去往支援。
封劉虞為甘陵相,帶軍4萬。
虎賁中郎將袁紹,為中軍校尉,帶右校尉淳于瓊,各帶兵3萬西園親衛兵,入渤海,可自行招募軍隊。
支援冀州朱儁。
御史桓典督軍2萬,從滎陽募軍,入許昌。
右中郎將佐軍司馬孫堅
騎都尉曹操,助軍左校尉趙融,各帶兵1萬,入兗州支援北中郎將盧植。
大司農張溫為左車騎將軍,步軍馬軍4萬人,征討涼州北宮伯玉。
攜帶屯騎校尉鮑鴻,助軍右校尉馮芳,左校尉諫議大夫夏牟各帶兵6000,隨張溫出征。
調王允為豫州刺史,帶精兵2萬。
任袁術為汝南太守,帶兵1萬
受皇甫嵩調動,抵擋豫州叛賊。
同時,啟用大批有才能的黨人,陳逸為魯國相,羊續為廬江太守,陶謙為徐州刺史
提醒洛陽八關都尉,并調遣了一部分大誰何力量加強防御,保證偵察與信息流通。
之前準備的洛陽新兵,在完成了兩個星期左右的訓練之后,直接送入戰場。
共15萬大軍,冀州的朱儁得7萬,皇甫嵩,盧植各分得4萬。
何進的獻策說“洛陽兵士剛實戰不久,恐怕,難以完成剿滅任務。”
建議漢靈帝,調動大漢邊區精銳,助冀州的朱儁一臂之力,只要三路大軍成勢,必然能平定亂賊。
眼下這種情況,劉宏又能怎么辦呢,能用的家底都用上。
數日之后,并州刺史丁原,寧州刺史蕭域,護烏桓中郎將公孫瓚,護羌中郎將河東太守董卓,護匈奴中郎將雁門太守秦溫,便收到了征招調令。
明面之上,陳王劉寵,是第一個抗擊黃巾之人,威名遠揚,不久,召集回了自家幕僚、官吏、士兵、及一部分受恩百姓。重新拉起了一支部隊。
自然成為了朝廷抗擊的宣傳對象,名氣也逐漸大了起來。
東阿縣程立,自發義軍擊敗黃巾王度,后不久,投奔朱儁軍中。
涿郡人劉備,在中山大商張世平、蘇雙的資助下,拉起一支部隊,攜帶義兄弟關羽,張飛投奔當地校尉鄒靖。
荊州刺史徐璆召集各郡軍隊支援,南陽太守秦頡,武陵太守蕭駿,長沙太守張羨以及劉度,趙范,韓玄,蔡瑁,張允,黃祖,留下駐軍,自己取精兵四萬人,得一位黃姓老者的資助得弓甲2萬副。
蕭駿此前一直在關注楊幺的動向,可對方一直在加固水寨,打造了一副“烏龜殼”,劫掠四方,有人來攻就將腦袋縮回去。
好消息是他的影響有限,壞消息是自己沒有水軍,蕭駿只得從頭來過,削竹為槍,伐木造舟,篩選原先的武陵軍隊,從新兵開始訓練,不急不緩一切從頭開始。
豫州戰場,人員有限,但蕭駿還是知道的,項燕、項羽等人不好對付。
蕭駿打開系統“等了四年,今日必須要再次召喚,羅士信現在雖然在資源和歷練幫助之下,雖有106,單憑他一個絕對不是武為第一人項羽的對手。”
“系統,給我來三次召喚,主要側重武力方面。”
“東晉天光破云文鴦,武力105,統帥84”
“南宋忠義列傳姚興,武力106,統帥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