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三月打到十二月,從萬物復蘇打到盛夏酷暑,再從夏天打到漫天飛雪。
相比以往,如今的氣候倒顯的異常,現在是疫病還沒結束,天上就下起了暴雪。
此時的黃巾軍可比剛開始起義的時候好多了,往往是一個士兵還要帶著家人,拿著草叉木棍,穿著布衣麻鞋,破破爛爛,面黃肌瘦。
現在他們可以用繳獲的資產,鍛造武器,鑄造鎧甲,補充食物,還有冬天最重要的冬衣。
戰場補給,戰場補給,放在第一要務的,只能是糧食和武器、鎧甲、箭矢,冬衣這種東西只能是次要物資。
做過物資分發的,應該能理解,已有物資的多少,并不能保證每樣東西,都能夠發到各個人的手上。更何況,這是在古代,命令靠人,傳達命令靠人或者畜牲,這百萬人級別的后勤難度,是沒法想象的。
黃巾軍說是有戰兵100、120萬,這100萬不可能都上戰場,幾個民夫養一個士兵還是一個民夫養一群士兵
這些民夫是一些流民及其家屬,無論如何,大家都是要吃飯的。
為了運送所需的龐大糧食,各地的民夫需要跋山涉水,路途之中還需要提防,土匪、士兵甚至是同一個陣營的。難免會出現累死、枉死的現象。
黃巾軍將繳獲的物資運往戰爭前線,其中也搜刮繳獲到了大量的銅錢,這些銅錢,多而雜。索性直接送入爐火中被融掉,拿個木棍,用模具簡單做一個矛頭。
最麻煩的當屬盔甲,普通工匠根本搞不定,但好在黃巾軍是最不缺人的,不缺人,那么憑借人與人的關系,自然能找到一些有能力的工匠從旁協助。
金銀財寶有的用來賞賜,將它堆積藏起起來,以作后備。
一場大雪下來,大地驟然降溫,一瞬之間黃巾軍,非戰斗減員,凍死者十去一二,凍傷,患病者又有十之二三,這只是粗略估計,具體的沒人記錄,自然無法論述。
在此期間,黃巾軍內部也發生了一些不愉快的事件。
時常在揚州一帶作戰的洪秀全,自認為自己功勞最大,開始跟內部上層,進行明爭暗斗。
洪秀全拿下了一半揚州,身為大弟子軍中除了大賢良師和師父的親屬,還有個黃巢。其他幾個,就是跳梁小丑,根本沒放在眼里過。
按洪秀全知道的消息,和自身的理解來說,其實說的倒也是。
黃巢大戰略、擋住盧植的同時還能憑借一只偏師拿下半個兗州,占領之時,他已經做好了未雨綢繆的準備,了很多軍事援助。
但這并不代表洪秀全會就此感謝你,相反你在證明自己強悍的能力,大賢良士的身體不好,想要領袖位子的又不只有洪秀全一個。
項羽莽夫一個,優勢那么大還能把自己浪斷糧了,雖有萬夫不當之勇,但又傲慢又可笑,最重要的是他關系差,不得人心,那可是判了死刑,不可能成威脅。
項燕師父的兄弟,比他年紀還大也不知道還能活幾年。
張梁,張寶這些親族成員,能力一般,張步、張處讓去徐州打了這么久,倒是有點號召力。最強的東方勝,一介女流,還沒有項羽威脅大。
能成為對手的也就那么幾個,張步、黃巢、竇建德、方臘、項羽
洪秀全漏看了自己,在他的腦中第一是張角,第二是黃巢、估算著自己功勞排第三。
他這個功勞看似很大,實則虛的揚州郡縣龐大無比,但只有三吳地區吳郡,吳興,會稽還有廣陵等一些地方,能聚集起有大的反抗之力。
原本在揚州,抵抗黃巾最大為勾踐的招募軍,而在江北,因為孫堅打仗出色被朝廷調走。
隨后,換上來的揚州刺史劉繇,一時半會兒聚集不了力量,打的還沒有,會稽太守王朗給力。沒錯,就是那位王司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