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增聽后心中為之動容,但想了想,自己打年輕時,是他項家的家臣,自己都快過耳順之年了,人家還留著自己。
這個時候背棄舊主,范增實在是拉不下臉,索性直接拒絕。張梁倒沒在意,反而大加贊賞。
不久之后,項羽夜襲成功。
張梁聽從范增計劃,在延津后方,乃至一些必經之路上,布置下了所有的軍隊,在范增的提醒幫助下,他盡可能的心細。
同樣是沒有多少才能,但人與人還是有差距的。張梁與何進對比,能力相差不了太多,但卻能聽從勸告,穩扎穩打,盡其所能。
范增雖有謀劃之功,但沒有張梁這種主帥點頭,以及麾下眾人配合幫助,軍中相互協力的行為。他再好的計劃,若得不到點頭幫助,注定是空談一場。
原本聽命于皇甫嵩指揮的軍隊,在大將軍何進指揮之下,被項羽打的潰敗。
不僅僅是士兵疲勞,若何進沒有喝酒,還能派人應對局勢,雖然損失較大,但不至于潰敗。
楊堅帶著自己的部眾,背著何進,在樹林之間穿梭,向虎牢關而去,與董卓會合。
董卓、楊堅、李淵,各走各的道,雖然有一些損失,但大多都是潰敗性,叫他們收攏回來,便可再戰。
至于那些丟了的武器鎧甲,也奪不回來,只能另想他法。
存人失地,人地皆存。裝備沒了還能再造,而一個精銳士兵沒了,想要再練起來可就是件繁瑣的事了。
而名氣太大,也是個煩惱。
而皇甫嵩正好遇到了這個問題,他的名氣太大,漢家三主將之一,他受到了嚴格的針對。
原本是十六萬的大軍,與黃巾軍血戰,再到前日的強攻廷津,戰死的有一萬多人。
此次失敗后,皇甫嵩還想招攬舊部,與黃巾軍再戰。可是眾將卻因為長久的失利,人心變動。期間,還有不少人趁著夜晚,聚眾逃離的事情。
將門出身的皇甫嵩,在數十年的將官生涯中,可以說,還從沒有遇到過這樣的變動。
不管皇甫嵩再怎么激勵人心,也不能消解眾人心中之苦。
何進那數日的高壓,以及營變之事,讓眾人士氣崩潰,開始紛紛顧及自己。
皇甫嵩只得在危險的山野中,停留一日,通過整軍,聚攏軍心。
算是有驚無險,身邊的大將或被殺或潰逃,皇甫嵩一個人管理數萬大軍,著實是把紫神能力和體力,逼到了極限。
帶軍隊稍有好轉,做完一切的皇甫嵩,也吐出一口濁氣,感嘆此行,沒有釀成兵變之李。
皇甫嵩再次,領兵向西,一路退回虎牢的時候,張梁的伏擊隊伍,也從周圍襲殺而來。
日夜勞頓,又是三面受敵,本就已經無心戀戰的洛陽軍,頓時感到了絕望。
中了埋伏,士氣再次大挫。皇甫嵩只得下令全軍突圍,做拼死一搏。
最后,結果就是,黃巾軍大勝而歸斬獲頗多,皇甫嵩單騎身免,突出重圍。
被包圍的洛陽軍,困獸尤斗。帶領后軍精銳的延岑、隗器兩人聯合,進行絞殺,把眾人合圍消滅。
而已經突出去的部眾,仍然成建制的,向后方逃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