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煉鐵?”余夏來到李平安的面前,看著李平安問道。
李平安第一時間跪下道:“回大人的話,我會煉鐵,只要建造一個高爐,從爐頂裝入鐵礦石、焦炭、白色石頭,從位于爐子下部沿爐周的風口吹入加熱的氣。
跟著在高溫下焦炭中的碳同鼓入氣。然后氣會燃燒,這個時候打開爐內放出氣,跟著就可以將鐵水從鐵口放出。
這樣鐵就可以被煉制出來。”
聽完余夏微微點頭,對方說的是正確的,這是很早的一個煉鐵的方式,高爐生產時從爐頂裝入鐵礦石、焦炭、造渣用熔劑(石灰石),從位于爐子下部沿爐周的風口吹入經預熱的空氣。在高溫下焦炭中的碳同鼓入空氣中的氧燃燒生成的一氧化碳,在爐內上升過程中除去鐵礦石中的氧,從而還原得到鐵。煉出的鐵水從鐵口放出。這一技術在漢朝已經出現。
“好...很好...那你除了會煉鐵,會不會煉制更高一個級別的鋼?”余夏試探性的問了一下。
而讓余夏驚訝的是,這位李平安跟著很肯定的道:“大人,我會煉鋼,我會灌鋼法,不過,灌鋼法需要很高的高溫,我建的高爐達不到。”
說真的,聽到對方說自己會灌鋼法的時候,余夏都驚駭了,差不多以為對方也是穿越者,不過,事實是這是很正常的。
因為古代的人很早就掌握了這種灌鋼法,灌鋼的記載始見于東漢晚期。《全后漢文》卷九十一王粲刀銘》云:“相時陰陽,制茲利兵,和諸色劑,考諸濁清;灌襞已數,質象已呈。附反載穎,舒中錯形。”
此文所述為制作寶刀的全過程。其中的“灌”即灌煉,“襞”原指衣服上的褶裥,在此應指鋼鐵材料的多層積疊、反復折疊。“灌襞已數”即是多次灌煉。可見東漢末年,人們便用灌鋼制作刀劍,
只不過,灌鋼的技術一直都在進步,譬如宋朝的時候有生鐵陷入法...明朝的時候有生鐵澆淋法,越往后,鍛造出來的鋼就越厲害。
只要有人會灌鋼法,在這個基礎上,余夏教他接近現代的灌鋼手段,那么成功率會大大的提高。
這個時候,余夏哈哈一笑道:“你很好...你建的高爐溫度達不到,但是我有更好的高爐,并且我還有更好的灌鋼法,這樣你叫什么名字?”
“小人李平安。”李平安下跪道。
“好...李平安,現在你就是我的煉鋼廠的大師傅,你的月餉定為一個月八兩,你現在就是這群人的負責人,你們今天好好的休息,明天我再來和你商量灌鋼法。”
“是...大人...!”
跟著余夏走了,不過,走之前,余夏的嘴角是帶這笑容的,臨走的時候,余夏告訴馬天北好好的對待這些人,給他們配備基本的一切,不要冷落了這些人。
馬天北立即應諾。
......................
就這樣李平安帶著自己的家人,一家四口跟著大部隊來到一棟大房子前。
那位姓馬的管事告訴李平安,等一下,每人發一塊小香皂,進入洗澡,男的在左邊,女的在右邊,進去之前會每人發兩套換洗的衣服,身上的衣服脫下后,自己包起來,帶回去洗。
李平安連忙的點頭,跟著就看見有人過來,每人發了一個木盆,木盆里面有兩套干凈的衣服,衣服的材質是綢緞,說真的,僅僅是這綢緞的衣服,就將這些匠戶給驚的露出駭然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