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車司機看到軌道上有人,驚得冷汗刷刷直流。
鳴笛聲也長長拉響。
迅速拉起剎軸,可火車不是汽車,沒法迅速減速停止,仍以較快的速度沖向鐵軌上的兩人,這輛車要想徹底停下,車頭得超過月臺很長的距離才能真正停下。
“爸爸”
扒在月臺上的朱英華眼睜睜看著飛馳而來的火車離朱正毅兩人越來越近,眼底冒出恐懼。
也許是出于對父親的愛,又或者是太害怕,他抓住月臺的手瞬間失去了力氣,人跌了下去。
下面就是鐵軌。
是火車必經之路。
朱正毅只有一雙手,剛抱起小兒子,就見大兒子跌下鐵軌,一直堅毅的面容再也繃不住,“小華”
這是來自父親對兒子的掛念。
月臺上所有人都沒有想到意外發生得這么快,因為騷亂的事,月臺上此時站著的人可沒有幾個,也就沒有人能有朱正毅的反應速度。
大家眼睜睜看著朱正毅一家或站,或躺倒在鐵軌上,著急又恐慌。
維持治安的工作人員已經開始奔跑出事地點,但跟火車的速度比,遠水救不了近火。
朱正毅沒有在鐵軌上多停留。
大兒子跌落的位置離自己只有五米,但這五米按照火車的奔行速度,卻是不夠時間讓他把兩個兒子同時救出鐵軌,現在不立刻離開,他跟小兒子都有被撞的可能。
他不怕撞,卻不想兩個兒子都受傷。
“小華,趕緊翻出鐵軌。”深深看了朱英華一眼,朱正毅抱著小兒子沖出鐵軌,這是他艱難又心疼無比的取舍。
作為父親,這一刻的他心在滴血。
也正是因為他這一取舍,按照書中的劇情,朱英華在躲閃不及中,一條腿被火車碾壓而過。
火車的重量不是汽車,沒有任何僥幸的可能。
粉碎性骨折。
最終導致朱英華一條腿被截肢,從此告別了夢寐以求的軍營生活,而父親選擇救朱英盛而放棄他,也成了這個家庭永遠都難以愈合的傷口。
在小少年的心里,根深蒂固認為父親更喜歡弟弟,更在乎弟弟。
家里的氛圍壓抑之極。
誰的日子都不好過。
朱正毅跟大兒子解釋過事發時他為什么沒有兩個都救的原因,但抵消不了朱英華心中偏執的認知。
他固執的認為父親的心目中弟弟更重要。
因為朱英華的一條腿斷了,朱英盛從此以后再也不跟哥哥作對爭執,想照顧哥哥,卻無法彌補失去的那條腿,那道裂縫,朱英華根本就不需要弟弟的憐憫,也不需要對方貓哭耗子假慈悲。
兄弟二人的關系不僅沒有變好,反而更差。
朱英盛自責又難受,每次看到大哥空蕩蕩的斷腿,他就覺得好似有一雙手在死死拽著他的心臟,要把他拖入地獄。
這樣的心思讓原本活潑開朗的小孩長成了沉默寡言的少年。
成年后的他沒有參軍,哥哥不能參軍,他不敢參軍戳哥哥的肺管子。
最后選擇另外一條路,結果這條路沒那么好走,一場意外發生在他二十歲那年,直到臨死,他都記掛著哥哥有沒有原諒自己。
小兒子的離世讓朱正毅一夜白頭,朱英華收斂渾身的銳刺,淚流滿面。
三人的家只有兩人時,才知道那份親情的彌足珍貴。
彼時的朱英華已經快三十,思想成熟,早就理解了父親當年為什么只救弟弟,沒法救自己的苦衷,可多年的刺猬生活,讓他不知道怎么講和。
這一猶豫,就等到了朱英盛出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