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安,安安”
“聽到了娘”
“手腳快點”
“知道了娘”安然手下緊忙活,她來孔府就趕上孔府準備過新年,過年全府上下都忙,尤其她和她娘所在的點心饃饃處,一早就要把祭司用的饃饃、年糕、花糕做出來,還有今日需要的主食。府里主子不多伺候的人多,據她娘說府里仆婦差役上下差不多有四五百人,光廚房就有內外兩個。
她們所在的饃饃點心房就是五大間,后面還有一整座三層樓的廚房,這只是內廚房的規模,這還不算各房單獨設立的小廚房和外廚房,孔府光廚房堪比皇宮的御廚房了。
安然手下揉著一個個面團,對這次安排很滿意,她來的時代正是乾隆盛世的時代,也是孔府最輝煌的時代。而她的年紀只有十二歲,正是女子豆蔻年華但也正是讓她娘操心的時候,別人惦記的時候。
一個個活龍活現的動物瓜果在她娘杜氏手里誕生,安然揉了面便也跟著做,做不好太精致的簡單的卻是會的。
“看看安安的手就是巧,我說安安就隨了杜嫂子”過來的是一直想把她家閨女小桃推銷給杜家的孫嬸,她們都是饃饃點心房的,只是杜氏一直沒松口。
“看你孫嬸子說的這孩子都被我和她爹慣壞了,到如今連花糕都做不整齊呢”杜氏說著謙虛的話卻是笑瞇瞇的,她有三個孩子,上面兩個小子,就這一個閨女,她就想嬌養。
“我家小桃也不錯,干活又快又好,連于媽媽都夸她呢”小桃在內院負責打掃,于媽媽是管事媽媽。
杜氏一聽忍不住就想笑,小桃長得身高體壯,可不干啥都有把子力氣“還是她孫嬸子有福”
“她孫嬸子,趕緊看看爐子,百合酥好了沒有”一臉嚴肅的吳管事朝這邊喊起來,閑聊也不看時候
“就去看”孫嬸子訕訕一笑趕緊小跑著去了烤爐,吳管事朝杜氏點點頭,那意思就是她針對的是孫氏。杜氏還以微笑,她在這里別人都給面子,無他,她男人是灶頭,也就是負責做菜的頭頭。現在她兩個兒子一個在外廚房做幫工,一個在內廚房做案板,所以她的腰板很硬很直
一會兒那邊傳來油酥與面粉、糖經過高溫烘烤才散發出來的甜香味。安然吸吸鼻子還有一股雞蛋糕的味道,大灶冒著熱氣的是一鍋鍋熱氣騰騰的饅頭、花卷、豆包和花糕棗糕等。
一個身體肥胖的丫頭朝那邊吸吸鼻子,忍不住吞咽了幾口口水,隨后被她娘叫去揉面。那是胖嬸和胖丫,在饃饃點心房內專管和面蒸饃饃。別看活計簡單,一般人還就做不來
長長的面案上是十幾個人忙碌的身影,每人有固定分工,她和她娘做的就是花糕,花糕是山東過年家家必做的面食,造型很多,大多都有美好的寓意。民間做的花糕有型沒顏色,而安然她們做的卻是有顏色的,原來這時代人們已經學會了利用植物顏色溶進面食中。
杜氏做了一個花籃,安然跟著做了一個茄子,一根辣椒,一根黃瓜,杜氏又添了一根玉米,一束麥穗,每樣都有形有色,就是過來的吳管事都不禁夸贊。
“怪不得連太夫人夫人都夸嫂子的手巧呢,真好看”
“吳管事謬贊了,顏色就調出這幾種,有些東西想做卻做不出來。”杜氏謙虛道。
“已經很好了,嫂子做好了趕緊上鍋,今兒時間緊。”
“知道了吳管事,馬上就好。”杜氏笑著將做好的倆屜花糕送到蒸鍋,回來繼續做。
“今年的紅包不知道有多少”做豆包的劉家媳婦小聲道。
“去年就有一百文,今年應該少不了。”旁邊的小張氏也低聲道,隨后神秘朝周圍看看“聽我們當家的說北京的圣人要來呢”
劉氏頓時睜大眼“真的不是去年剛來的嗎今年又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