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然又在自己家看了幾天書,手頭的書籍還是少,只能對川菜和粵菜只是做了簡單了解。她的內心更偏向于先了解粵菜。粵菜囊括了廣府菜、潮州菜和客家菜。粵菜源于中原,秉承孔子的“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飲食風格,粵菜復雜精細,囊括眾多,即使她在那邊生活了一段時間都不敢說自己有多了解。
她不知道自己該從何學起,粵菜自有它自身的傳承基礎,有它高傲的堅持。但它也是最容易接納外來事物的,從食物做法的演變就能看出現在的菜品已經融合了多種元素。它博采眾長,又根據自己的口味、嗜好、習慣,不斷創新改良著,她該怎么選擇
今日2月21日,新冠感染數量已經突破七萬,某市就占了六萬多,其他國家已經開始有了感染者。相對這樣令人憂心的數字今夜的天空很干凈,這要感謝那些停工的工廠和停滯的車輛了,少了污染讓大家終于見到了藍天,這是不是一種警告
安然焚香禱告,讓我回到七八十年代的潮汕吧
潮汕飲食文化博大精深,即使去生活一世都不一定能真正了解,但那里的一切還是吸引著安然很想去看看。
安然躺在沙發上看著電視里一個個抗疫畫面,七八十年代的南方還算干凈,海洋資源還豐富著,飲食文化經過一個時期的醞釀開始勃發,她相信那時期應該有她想要的東西。
眼睛慢慢閉上,再睜開她已經成為潮汕沿海某村一個剛死了男人的小寡婦,而且男人死得很光榮,為保衛祖國獻出了年輕的生命。
這個家還充斥著淡淡的燒紙味道,安然又閉上眼回憶了一下原主記憶。原主安然,河南鄭州人,十九那年與在鄭州當兵的汕頭人林川峰相識相戀,一年后兩人結婚。因林川峰屬于義務兵,兩人便在鄭州安了家。兩年后,他們有了一個可愛的女兒。
女兒剛剛滿一歲,中越邊境發生戰事,準備申請退伍帶妻兒回家的林川峰重整戎裝奔赴前線,三月后原主收到丈夫為國犧牲的死訊。不管原主如何痛不欲生,軍車還是載著她和孩子回到了林川峰的老家。
那個家原主還是結婚的時候來過一次,婚后二人又回到鄭州。所以婆家對原主來說依舊屬于陌生地,尤其語言生活習慣還不同下。渾渾噩噩送走了丈夫,原主經受不住打擊一病不起,看看給丈夫過完了五期便隨著丈夫走了,安然正是這時候到來。
安然給自己服用了三分之一固本培元丹,加上一杯櫻桃果汁,身體慢慢恢復起來。屋里屋外很安靜,林家人口很簡單,除了一個出嫁的大姑姐林雅琴,只有林川峰與父親林成榮,母親早幾年已經過世。
林川峰一死,家里就剩下林成榮了,現在多了安然母女。多了兩人卻一點沒給這個家增加熱鬧的氣氛,而是增添了更多的哀傷。安然打量了一下屋子,這是他們結婚的屋子,陳設很簡單,除了床就是一對放東西的木箱,房子有些老舊,倒還干凈整齊。
安然從記憶里知道她這個公爹并不怎么愿意兒子娶一個外省人,在潮汕人眼里,除了本地人都是外省人,而且大多人是不喜歡與外省人通婚,尤其是在鄉村。原因無礙乎怕外省人的心留不住,這里窮,還很能生,家里娃娃多了娶媳婦就是難事,有些人家會從外面買媳婦,買來的媳婦很少死心塌地留下,一不小心媳婦就跑了,所以只要還能過得去的人家是不愿意娶外省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