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封地,鎮東城。
幾個官員好奇的看向張濡:“張大人,王爺這第四條政令,送萬民書,能將龐太尉逼走嗎?”
“這一次,龐太尉走也要走,不走也要走了!”張濡自信道。
“可,龐太尉不是賴著不走嗎?他會就范?他愿意放棄在東方封地的一切?”
“這就是王爺的高明之處,萬民書一出,龐太尉要是還賴著東方封地,他失去的可就不是這里的一切了,他在大秦的一切,也將徹底失去!所以,他必須走!”張濡肯定道。
“為什么?”
“因為這一次送他走的,不是大王,也不是百官,而是億萬百姓。他現在離去,那叫載譽而歸!萬民感激,這是一番政績!回去也有說話的資本。可,百姓相送了,他卻不走!那叫不識好歹了!”張濡笑道。
“不識好歹?”
“你到朋友家做客,朋友一家要送你出門了,你還賴著不走?萬民一送,你不走,萬民再送呢?那就是趕你走了,要賴著,不僅僅龐太尉,大秦那百萬大軍,都將名譽掃地!這讓外人如何看大秦軍隊?不說七王的看法,就是大秦朝堂,百官都會上書人皇,請人皇召回龐太尉了。因為繼續留在東方封地,那是玷污大秦軍隊的威儀。你師出無名,留在封地,那就是居心叵測了。七王也會上書人皇。這是大秦人皇與八王共治天下的規矩!”張濡說道。
“意思說,龐太尉被逼上絕路了?”一個官員神色古怪道。
“是啊,逼上絕路了!他現在賴在東心城,只是來自萬民的壓力,接下來,將是來自大秦朝堂的壓力,甚至是七王上書的壓力,最后來自人皇的壓力!所以,你看大王這條政令簡單,可,就是這簡單的政令,讓你無解!”張濡感嘆道。
“這么厲害?”一眾官員驚愕道。
“所以,大王這四條政令,一環套著一環啊。若是龐太尉此刻有還掌握著勢力,只要龐太尉派系的官員,聯名上書,請求龐太尉留下,那龐太尉就賴著順理成章了。可如今,龐太尉所有羽翼全部被大王剪除了,這一刻,連一個給龐太尉說話的人都沒有了。龐太尉獨木難支,連阻止萬民書都阻止不了。他能干什么?只能被動挨打了!”張濡鄭重道。
“看來,龐太尉是非走不可了。呵,好一個‘送萬民書’!”一眾官員感嘆道。
“不僅僅是這送萬民書,厲害的是大王,大王的‘一統東方之策’,四條政令,一,免稅一年。二,進爵加官。三,廣開恩科。四,送萬民書!四策連環,才是真的厲害!”張濡瞇眼感嘆道。
“一統東方之策?”眾官員一陣感嘆。
--------
第四條政令一出,一切都如王雄預料的一樣。在第十批萬民書送到龐太尉府上的時候,龐太尉終于忍不住了。
龐太尉忍著虛弱,臉色慘白的帶著百萬大軍,緩緩出了東心城。第十批萬民書,才是十個城池百姓的萬民書,還有二十六個城池的萬民書,龐太尉帶不走了,留了一些人,慢慢接收,慢慢帶回大秦去。
龐太尉臉色慘白,一眾幕僚灰頭喪氣,可百萬大秦軍,此刻卻個個歡天喜地。
大秦軍隊要回去了,一方面可以回去見親人了。另一方面,這些萬民書,的確是感謝。秦軍沒有龐太尉那么多的想法,同樣,也不牽扯龐太尉的恩怨中去。
此次,能得萬民書回歸,百萬大軍,也算載譽而回了,回去以后,很多人還可能升官。
出了東心城,龐太尉停下馬車,站在了城外,看向東心城。
東心城門口,應王雄要求,百官出城相送。
王雄的意思,不管龐太尉有何小心思,這四年,多虧了這百萬大軍。
“恭送秦軍!”城門口的東心城主恭敬一禮。
“恭送秦軍!”東心城百官恭敬相送。
百萬秦軍歡喜,龐太尉卻驟然悲從心來。
“太尉,算了,東方王府,已經崛起了!”一個幕僚嘆息道。
龐太尉眼中閃過一股不甘心,因為,自己曾經離取而代之,如此之近!一步之遙,如今卻咫尺天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