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沒必要。
李亦也明白,他們倆走到現在,已經熟悉和習慣了彼此的存在,無須有太多的顧慮和客套。
……
在家里呆了兩天,李亦離開了溫柔鄉,前往魔都錄制《明日之星》。
“亦哥兒,這是節目的大概資料。”飛行途中,張武給李亦遞來平板,里面有他收集整理的節目大概信息。
比如節目的賽制、導師和學員的資料,還有節目里的一些小八卦和節目外的爭議。
李亦這次去《明日之星》只是飛行嘉賓,但在這一期節目里,有和其他三位導師一樣的權利,還是得稍微盡一下義務,做點功課的。
下飛機前,李亦將這些資料粗略地看了一遍,對面節目有了初步的印象和了解。
來接機的人是《明日之星》的制片,李亦剛坐上商務車沒多久,企鵝的副總吳晨輝就打電話過來告罪,人不在魔都,不然就親自過來接機了。
這話聽聽就好,李亦心態平和地客套了幾句。
《明日之星》的制片叫劉志明,一個發福的中年男人,很善談,等李亦掛了電話后,十分自然地就開始了話題。
聊天的內容無非就是對李亦的恭維,但尺度把握的很好,不會讓李亦感覺到壓力。
經過一路的鋪墊,將要到達目的地的時候,劉志明才將話題轉到節目:“亦哥兒,你知道我們節目有一個虛擬偶像吧?”
“嗯,極光。”李亦剛做了功課,自然知道。
不得不佩服資本賺錢的花樣和野心,捧人的同時,還想再捧一個ai。
李亦對此也很感興趣,想看看這個名字叫極光的虛擬偶像現場表演是怎樣的,都能殺進十三強了,技術完善的應該很不錯。
雖然他也看到,節目最大的爭議就是極光,但都一路殺到十三強,馬上就要和真人選秀一起組團出道了,反正肯定是有一定的可取之處。
在一檔比較火,粉絲戰斗力更為強力的選秀綜藝里,總不可能是靠硬捧吧?
劉志明發現李亦臉上露出感興趣的神色,心中一定,接著又道:“亦哥兒,這個節目的策劃我們在三年前就做好了,拖到今年才開始錄制,就是因為當時我們自己的技術籌備還不充足,打造極光的幕后團隊一共有二十多個人,涵蓋有......”
一番長篇大論的介紹,車子已經緩緩停下。
李亦禮貌地沒有打斷,耐心地聽著。
實際上自從開始《流浪藍星》的籌備工作后,他對這方面的東西也都挺感興趣的。
只不過這些話,邏輯有點漏洞啊。
三年......他拍《流浪藍星》都不用三年啊,電影的工作量肯定不會比這種早就存在的ai技術少吧?
而這個極光,好像也沒有多牛逼,多震撼的技術啊?
不然節目就不會有那么多爭議了,或者這個爭議早就出圈了。
李亦是真的挺好奇,把自己的疑惑問了出來。
劉志明尷尬地咳嗽兩聲,避而不答,只是暗示道:“亦哥兒,極光對我們很重要。”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