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好
下午的事情,都是他們自己瞎猜。
“陛下,天色不早了,陛下這是要用膳嗎那奴才前去安排。”
有奴才自告奮勇。
“不,不必。”
李世民擺擺手,開口道“朕不用膳,不過,朕的確要去御膳房一趟。”
“帶朕過去,你一人即可”
當今天子有令,沒人不敢遵從。
當即這名太監帶領李世民前往御膳房。
李世民抵達后,遣散所有御膳房御廚,獨留他自己一個人在里面。
諾大的御膳房,食材無數。
只剩下李世民一個人。
不過。
李世民見御膳房實在太大,就又讓人把最熟悉御膳房布局的御廚找來。
“陛下,您這是找小人做什么”
御廚有些誠惶誠恐。
作為御廚的他,從出生到現在,還是第一次直面皇帝。
近在咫尺
“朕要找面條,還有”
李世民將自己需要的東西,一一說出,讓御廚把食材一一帶來。
等全部帶完。
御廚眼眸明亮“陛下,您這是要吃莜面饸饹吧”
莜面饸饹,是山西高寒一帶的一種名為“栲栳栳”的面條,由于它的外形像“笆斗”,所以人們把它叫做“栳栳”。
這道菜的做法非常的精細,形狀和味道的鮮美程度完全融合在一起,再配上一碗“羊肉餡和臺菇羹,堪稱鮮美至極。
關于它的劇情有很多,最為出名是關于李淵的一條。
李淵當時在寺院逗留期間,經常和老方丈討論世間的事情。
有一天,老方丈告訴李淵“吾夜觀星相,近來天下紛爭,眾強相爭,須得好好休整,以備日后之功。今天我叫人去香積樓,為你準備一份難得的飯菜,你喝了,必能恢復體力。”
中午時分。
老和尚拿著一個“蜂窩”形的泡子,李淵在里面沾了點辣椒,頓時覺得精神一振,李淵又問“栲栳栳“。
栲膠是一種通用的名稱,它是用竹子或柳條編織而成的容器辭海。唐寅曾作過一首詩“一首琵琶作詞,一首詞成愁,一枝一枝花,一枝一枝。
“老方丈說,這是由“蜂窩”做成的莜面餅,因此被當地人稱為“莜面窩窩”。
李淵繼位之后,就把他的住持送往五臺山。
老方丈率領眾僧入仕,途經靜樂縣,見到本地出產的燕麥,就將“莜面窩窩”的手藝傳授于靜樂人。
自此,莜面館就成了靜樂人的待客之道。
這道菜也成為李淵最愛吃的食物。
這名御廚經常做這道菜,因為他是負責李淵飲食范圍的廚師之一。
每每太上皇李淵吃這道菜,都會心曠神怡,再壞的心情都會變好,堪稱神菜。
“不錯。”
“不過朕不是吃,而是要做。”
李世民看著各種食材,目光灼灼。
做
御廚愣住了。
是做陛下做
不能吧
當今天子,要下廚做菜這怎么回事真的有可能嗎
抱著無比困惑的心情,他被李世民趕了出去,御膳房再次只剩下李世民一人。
御膳房里。
李世民親自下廚。
在曾經還沒有起兵,他也不是名耀天下的秦王時,李世民曾為家中做菜。
這道菜是李淵最愛吃的。
他記得十分清楚。
忙碌將近半個時辰,一道熱氣騰騰的莜面饸饹出爐。
李世民趁熱端著走出御膳房。
一步一步,前往他那個記憶無數次、清晰無比,卻怎么也不敢去的地方。
太上皇李淵,所在住處
s:不知道有沒有,求一些數據看看吧,作者想看看多少人看書來著。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