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是盛世繁華,匯聚天下英才的京師長安城,也無人能出其右
長樂公主拉著小兕子的背影,已經從眾人的視線消失,但她那溫柔的身影,淡然的笑聲,念出的塵世絕句,依舊不停地在眾人的腦海浮現。
良久良久,孔穎達,虞世南,魏征,杜如晦等人才堪堪從那波瀾壯闊,震撼人心的畫面之中回過神來。
孔穎達,虞世南,歐陽詢三位大儒望長樂公主消失的方向,只嘆息今晚出現的不是楚王殿下。
對于他們這些做學問的人來說,楚王殿下帶給他們的震撼,往往要比其他人多的多的多。
正是因為他們的文化水平和文學素養,才能夠真正的體會出,楚王殿下所作之詩所蘊含的意義和哲理
尋常之人,能夠得一首如此之詩就足以慰藉生平了。
但是楚王殿下,卻是作出三十篇,并且看那書籍厚度恐怕不止于此。
這才是最讓他們這些大儒最為欽佩的地方
孔穎達望著長樂公主早已經消失不見的背影,頓時深深呼了一口氣。
拍拍身上的灰塵,整理自己的衣衫,神色肅穆,雙手作揖,對著長樂公主消失的方向彎腰躬身九十度,行了一個他們儒家傳下來的最高禮儀。
“學生孔穎達,在此恭送詩中仙”
此刻孔穎達的言語、行動、態度,無一不是恭敬到了極點,直接以學生之禮相待。
學無先后,達者為先。
孔穎達此時此刻,拜的不是長樂公主,是楚王殿下,更具體而言,是長樂公主手上那本書,那本寄托楚王之才的那本書
他是發自內心的對楚王殿下拜服,寧愿為其弟子以老師之禮相待
虞世南,歐陽詢望著這位德高望重,名滿天下的大儒對楚王行此大禮,表情雖然稍稍有些意外,但并不太過驚訝。
雖然在年齡之上,孔穎達已經足以做楚王李寬的爺爺輩。
但是在詩才之上,孔穎達以及自己等人拍馬也難及啊。
這一禮,在他們看來,哪怕是未見其人,楚王他也完全受得起。
連孔穎達這位孔子孔圣人的后代傳人,尚且如此,其余的人那就更加不用多說了。
一個個學者,有模有樣學著孔穎達的模樣,對長樂公主消失的方向作揖參拜行禮。
與孔穎達一樣。
他們拜的不是長樂公主,而是傳聞中的晉陽居士,楚王殿下
“恭送詩仙”
“恭送詩仙”
“恭送詩仙”
聲音響徹天地,如同大海的波濤一樣向四面八方擴散而去,望江樓所在的整個曲江風景區,兩坊之地,幾乎都聽得一清二楚。
許多游客,商人,販夫,走卒等等這一瞬間,幾乎是同時轉向矗立在湖面之上的望江樓方向
他們當中,有人震驚不已,有人目光神色充滿詫異,也有人一臉茫然。
詩仙
這是何許人也
我大唐何時出了一位詩仙怎么從來沒有聽說過
是聽錯了嗎
眾人抓耳撓腮,充滿了巨大的好奇。想要進入望江樓一探究竟,只是他們身份低微,還不足以進入,只能任由好奇蔓延心間。
與此同時,望江樓內。
房玄齡望著所有人對楚王殿下崇拜至極,欽佩至極,敬仰至極的眾人,內心充滿了復雜。
自己似乎做錯了
他不太清楚。
只感覺此時內心空蕩蕩的,仿佛丟了什么東西,失落,彷徨。
側目而望。
房玄齡看向旁邊的太子李承乾。
他想知道。
在得知自己二弟是晉陽居士,坐擁天下寒門學子擁戴后,這位大唐的太子,會是什么態度。
只見此時的李承乾,和眾多學子一樣,目光看向那遠方早已消失不見的長樂公主身影,就那么平靜的看著,沒有任何表情。
不過。
身為人精的房玄齡,還是從其眼中,看到了和他一樣的眼神。
那是,極度的復雜
這場歷年來的盛會,還未怎么開始,就已經是這般草草結束。
但是盡管如此,也并沒有一位學子傷心,難過亦或是失望,他們一個個的,反而是興高采烈,眉色飛舞地結伴離開。
口中吟唱著楚王殿下所作的詩篇,伴隨著這些學子們的傳播,可以預想得到,楚王殿下的詩仙之名,將會以一種極其恐怖的速度在長安,甚至是整個大唐開始傳遞起來。